
“這個時期最具劃時代意義的青花花盆、青花及帶有釉上彩裝飾的繡墩等重器,在此之前,無論文獻記載抑或傳世品中都罕見其身影。”最具工藝難度的作品當屬兩件約半米高的鏤空“青花繡墩”,鄔書榮解說道,“可能有人覺得繡墩是庭院坐凳,但據(jù)我們的推測,由于人坐上繡墩的高度使得雙腳懸空,它更可能是沐浴時使用的凳子。”重器作為正統(tǒng)至天順時期御窯的代表產品,體量巨大,且裝飾精美,紋樣活潑趣致,直觀反映了當時期景德鎮(zhèn)御廠的實力與水平。
除龍缸、花盆、繡墩等厚重器物之外,此時期亦燒制大量精巧器物,如供日常起居、陳設裝飾的瓷枕、香爐、各式花瓶、凈瓶、水仙盆,以及繪有龍、鳳、各式瑞獸、花卉紋樣、形制多樣的碗盤壺瓶等宴饗用具。不僅表現(xiàn)了皇帝本人的審美追求,還昭示著皇權之顯赫。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段常被忽視的“過渡時期”,景德鎮(zhèn)御廠在釉上彩工藝上,對于整個明代瓷器發(fā)展還起著承上啟下的關鍵作用。本次展覽所呈現(xiàn)的雞心執(zhí)壺、匜、唇口缽、大盤、小盤,同一形制,同一畫樣,卻可見以釉下青花、釉上紅彩或綠彩裝飾的不同版本,實驗精神十足,亦成規(guī)模體系。

展廳一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