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平妹正在裝裱書畫作品。
臺海網8月29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將畫作噴濕、刷上糨糊、覆上命紙、刷平、上墻……晚上10點多,在龍山東路一間廠房里,32歲的裝裱修復師羅平妹仍在忙碌??此坪唵蔚牧鞒?,處處蘊含著知識與技術。糨糊調制的稠度、刷的力度、命紙的平整度等,每一個細節(jié)都關系著裝裱的成敗。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常被用來形容裝裱對于書畫的重要性。為了傳承古法手工裝裱技藝,羅平妹刻苦學習、尋訪名家、研究不同材料、制定裝裱前的診斷流程等,致力于打造廈門本土手工裝裱技藝的標桿。
【拜師學藝】
先拿丈夫的作品練手 又免費為書法家裝裱
80后的羅平妹本是一名英語老師,丈夫張濤是廈門書法協會會員。2009年在幫助外籍友人對接裝裱字畫事宜時,了解到目前裝裱工藝參差不齊,“很多裝裱師只求速度,裝裱前沒有對作品進行診斷,導致裱件質量受影響甚至出問題。”
清初文學家張潮曾說:“書畫之有裝潢,猶美人之有妝飾也。”羅平妹希望書畫作品通過裝裱得到更好展示和保存,便萌生了傳承手工裝裱技藝的想法。
她買來了許多書籍自學理論,飛到北京、杭州拜訪名師,去安慶書畫修復機構學習,從北京請了裝裱師傅來自己的工作室傳授技藝,一邊幫打下手、一邊學習技藝。后來還拜連云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式裝裱與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賈慶國為師,成為他的傳承人,潛心學習蘇式裝裱,并和老師一起修復了徐悲鴻、黃胄等大師的作品。
不同的作品所用的墨、紙都不同,這就影響了后期裝裱時所用的工藝和材質。她先用丈夫的作品練習裝裱,練出手后,又免費為書法家們裝裱,有時候甚至買對方的作品來裱。幾年的努力付出,為她贏得了口碑。廈門國際會展中心三個貴賓廳的書畫名作就是她帶領團隊裝裱的。此外她還多次為高校、市博物館、文聯等單位的作品或書畫展提供裝裱修復服務。
【精益求精】
覺得不完美就揭掉重做 有幅作品前后做了6遍
為了練就修復和重裱的技術,她成了古玩城的老顧客,常到古玩城淘老字畫。作品破損了怎么修補、顏色怎么補、霉斑怎么清洗……每一個細節(jié)都有講究。羅平妹堅持慢工出細活,作品一定要精益求精。為了裝裱方便,她甚至還自制工具。裝裱的材料也影響著裝裱的效果,為此她到義烏學習最新的裝裱款式、到安徽涇縣選購各種裱褙用的宣紙,到浙江湖州挑選綾絹材料……
有一次,有位顧客的作品沒有收藏好需要重新裝裱,但顧客對于作品的情況并不了解。盡管羅平妹將所有可能發(fā)生的情況都考慮到了,但是在裱褙上墻時墨有一點暈開了。在征得顧客同意后,她對宣紙進行暈染。先用小樣做試驗,反復暈染了四遍,讓作品古香古色更有味道。在這過程中,只要覺得不夠完美,她就揭掉重做,前后共做了6遍,直到自己和顧客都滿意。
近年來,羅平妹舉辦了不少公益講座和體驗活動,為中小學、高校在校學生免費授課,帶著大家體驗、學習手工裝裱。目前,她正在申請思明區(qū)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式裝裱與修復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她還希望能走進校園開課,進一步推廣蘇式裝裱。(文/記者 戴懿 圖/劉東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