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特邀外援再現(xiàn)經(jīng)典 心中牢記傳承

寶黛愛情的“名場面”。
昨晚的經(jīng)典版《紅樓夢》,是今年全國首場演出,主演“寶玉”和“黛玉”都是特邀來的,李敏在紹興市藝術(shù)研究院工作,張小君任職寧波市外事學(xué)校。
張小君(飾賈寶玉)
音樂效果更豐富 新創(chuàng)意增添新魅力
“越劇因為流派不同,演員不同,雖然飾演同一個角色但韻味不一樣。”張小君說,為了把賈寶玉演繹傳神,看了很多遍原著。“我在1991年左右開始出演《紅樓夢》,那時候小說看的還是豎排版。”她說。
張小君擅長演男人。“演了30多年男人啦,寶玉和我演的其他越劇角色不一樣,他的男性特點里帶點兒脂粉氣,有時還有發(fā)嗲的感覺,這都很特別。”她說,越劇是中國戲曲第二大劇種,流傳很廣。“不只是年紀大的人才看。走進劇院,只要靜下心,把一部劇看完,不同年齡段的人都能找到值得回味的精彩之處。”
她說,現(xiàn)在的年輕人喜歡越劇的不少,這也是越劇在發(fā)展的同時不斷調(diào)整適應(yīng)的結(jié)果。“服裝、化妝、配器、舞美都更新發(fā)展了,現(xiàn)在越劇里還有小提琴,音樂效果豐富了,年輕人更喜歡。”她說,這些新創(chuàng)意為越劇增添了更多魅力。
李敏(飾林黛玉)
廈門戲迷很懂戲 未來屬于年輕人
“廈門戲迷有禮貌、高素質(zhì),看戲很安靜,很懂戲。我在芳華越劇團工作過35年,對福建很了解,廈門也來過多次。”李敏說,有幸出演老師王文娟版本的《紅樓夢》,很珍惜這個機會。
李敏說,1986年在芳華越劇團時曾參演過《紅樓夢》,但不是王派版本,此次出演“王派”,心中牢記“傳承”。她說,這么多年來,戲曲起起落落,現(xiàn)在回歸了、復(fù)蘇了,喜歡越劇的年輕人越來越多。越劇團在人才培養(yǎng)、劇目傳承上也付出了很多努力。“我們唱了幾十年,要和時間賽跑了。越劇是國粹,未來屬于年輕人。”她說。
(文/記者 林曉云 圖/卡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