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8月1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張惠玲/文 陸軍航/圖)洗車、做家務、照顧生病的母親……或許很難想象,這是一個高中生業(yè)余生活的大部分,而這卻是鄭靜琪的日常。
10年前,母親突患疾病,5年前,家中意外大火,讓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更加困難。為了更好照顧上學的姐妹倆,父親只得回到老家經(jīng)營一家洗車店維持生計。
身材瘦小的鄭靜琪,雖然性格安靜、柔弱,但嘴上不說心里卻暗暗發(fā)力,從小就想當一名老師,不論面對怎樣的困難,她從未想過放棄。她始終相信,越努力越幸運,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家里的日子越來越好。
痛心 家中接連遭遇變故
直到現(xiàn)在,鄭靜琪仍記得,在妹妹出生后不久,媽媽突然變得“不一樣”了:經(jīng)常自言自語,有時變得很暴躁,有時又像個小孩一樣。而后,多次住院、看病。
媽媽得病后的幾年時間,家中幾乎花光了所有積蓄,但病情依然沒有好轉(zhuǎn)。
煮飯、洗衣服、打掃衛(wèi)生……那時的鄭靜琪年紀雖小,但在媽媽生病后,她早早便學會了做家務。
好運并沒有眷顧這個家庭。5年前,一場大火,不但將鄭靜琪家的房子燒的面目全非,還帶走了疼愛她的爺爺。“記得爺爺離世前,每天都會牽著我的手去上學,一路上,他會和我聊很多有趣的事,然后看著我走進教室,他才能安心離開。”說到這,鄭靜琪眼里充盈著淚水。
之后,原本在新加坡打工的爸爸只能回到老家,照顧一家老小。
堅持 父親撐起一大家子
鄭爸爸回到老家后 ,在家里開了一家洗車店。一邊幫人洗車,一邊照顧妻女和老人。
沖水、噴泡沫、擦洗、再沖水……昨日,導報記者來到鄭靜琪家中時,這位年輕的“美容師”正在嫻熟地為汽車“洗澡”。
鄭靜琪的家在大嶝街道田墘社區(qū),一幢三層小樓,一樓是爸爸經(jīng)營的洗車店,雖是洗車店,但店內(nèi)卻只有一套非常簡單的洗車設備,汽車清洗基本要靠人力。而二樓、三樓只簡單的將墻面刷白。
鄭靜琪性格很安靜,但心里很清楚,盡管每月三四千元的收入不算多,卻是靠著父親一己之力才為她和妹妹撐起這個家。一想到這些,鄭靜琪總是盡可能地在學校就將功課做完,一回家就上洗車店幫忙。
“爸爸很少在我們面前訴說自己的辛苦,說得最多的是他不能給我們更好的生活,但其實他給了我最好的家。”鄭靜琪說,雖然她家經(jīng)濟負擔很重,但爸爸教會了她們努力,給了她們一顆堅定的心。
懂事 一放假就回家?guī)兔?/strong>
雖然話不多,但在身邊人眼中,鄭靜琪從小就很懂事。
高中的時候,鄭靜琪住校,每周六中午從同安坐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回家,一回到家,掃地、拖地、洗衣服,做飯,吃完飯偶爾還給妹妹輔導功課。“她從小就很乖,讀書也從不讓人操心!”鄰居說,別人家的孩子,父母都常找老師補習,可她讀書,父母從不過問,完全靠她自己。別人家的孩子在玩耍時,她不是在讀書,就是在家做家務和照顧媽媽,掃地、洗衣服、做飯炒菜,她都會。“知道家里情況不好,她非常節(jié)省,每周的生活費都用不完,衣服鞋子從來不挑。”鄭爸爸說,為了能省錢,靜琪的業(yè)余時間,除了做家務,就是在洗車店里幫忙。“看她這么懂事,我是又心疼又欣慰。”鄭爸爸說,靜琪有個別科目比較弱,業(yè)余時間請教老師后自己琢磨,不愿意報補習班給家里添負擔;別的同學暑假旅游、看電影,她一放假就主動為家里分憂。“閨女能考上大學,我就是去貸款也會供她讀書的。”鄭爸爸說。
未來 希望成為一名老師
和大多數(shù)孩子對未來還是一臉茫然不同,鄭靜琪從小就知道要做什么。“小時候,我很喜歡我的老師,想像他們一樣對小朋友好,給小朋友啟蒙教育。”在鄭靜琪心里,教師是很神圣的職業(yè),她希望以后能在廈門當老師,為家里減輕經(jīng)濟壓力,也供妹妹上大學。
對自己的未來,鄭靜琪有明確的規(guī)劃,即便是在那些灰暗的日子里,她也從來沒想過要放棄。相反,那些日子更加堅定了她追逐夢想的信念。
填報志愿時,她也首先選擇了離家較近的師范院校,“洗車店里就爸爸一個人,離家近我就可以經(jīng)常回家來幫忙。”
當然,她也知道,當老師沒那么容易,所以考上大學對她來說只是人生新的開始,她會繼續(xù)努力學習各種本領,打開夢想的大門。“我就盼著趕緊上學,趕緊畢業(yè),趕緊找到工作。”鄭靜琪說,希望以后有穩(wěn)定的工作了,賺錢了,爸爸就可以不用再這么辛苦,家里的日子也能越來越好。說起未來,她笑著說:“要以積極心態(tài),面對更美好的明天,讓自己的未來充滿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