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6月5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崔曉旭/文 常海軍/圖)廈門港朝宗宮前有一塊石牌坊,橫額“盛世梯航”“天南都會”,楹聯(lián)“百年間兩岸唯一渡口,千里外群黎共沐恩波”。
橫額的字是蔣元樞題的,楹聯(lián)是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題的。
今年,適逢廈門海防同知蔣元樞誕辰280周年。近日,彭一萬在朝宗宮開設“玉沙坡講壇”第一期開講,和大家聊聊“蔣元樞的海峽兩岸情緣”。

▲今日沙坡尾
蔣元樞是誰?高中舉人,在福建當官22年
蔣元樞究竟是什么人?他是江蘇常熟人,祖父蔣廷錫、父親蔣溥都是很有政績、賢聲和才華的“相”爺。蔣廷錫任過戶部尚書、兵部尚書,授文華殿大學士;蔣溥任過戶部尚書、禮部尚書,授東閣大學士。“盡管蔣元樞官職沒有前輩那樣高大上,而且任職在邊海僻遠之處,但他有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官非高品,卻做得有聲有色,影響巨大。”彭老說。
1759年,蔣元樞高中舉人,被派至福建省擔任地方官,歷任福建惠安、仙游、崇安、建陽、晉江等地知縣,后升任海防同知(知府副職),駐防廈門。他在福建省一呆就是22年,包括在臺灣三年又兩個月。
蔣元樞很有才氣,生于江南的他深受江南古城的美學熏陶,在空間建筑方面極具天資,有成熟的繪圖設計能力,在臺灣知府任內,他積極規(guī)劃、建設府城,創(chuàng)建出鼎盛的“清代城市美學”。府城著名的“七寺八廟”就是在他任內完成的。
此外,蔣元樞所著的《重修臺郡各建筑圖說》一書,包括圖說與圖繪,共四十組件,詳細記載了臺灣在清乾隆時期的重要建設,其中的三分之一尚有碑記可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