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研努力貼近角色
1998年,曾寶珠進入廈門藝術學校上課。這階段是她從藝生涯的一個重要節(jié)點,除了專業(yè)老師的帶領和加緊的文化課學習,越來越扎實的基本功和更多的舞臺經驗,讓她的演藝開始有了質的飛躍。
2000年8月,曾寶珠從中國戲曲學院歌仔戲表演大專班畢業(yè)后,分配到廈門市歌仔戲劇團(2011年改革劃轉為廈門歌仔戲研習中心)工作。
在劇團的曾寶珠是個“拼命三娘”。每次表演前,她都要認真讀透劇本、跟著唱腔老師練習,甚至還錄音下來,晚上要睡覺時放在床頭循環(huán)聽,有時候累得聽到睡著,驚醒了趕緊繼續(xù)聽。“比如《李三娘》,表演時對人物的理解很重要,要去讀懂她,把自己變成她。所以我一遍一遍地聽,發(fā)現不足,才能更貼近角色。”她的手機語音備忘錄里有上百段錄音,佐證了她在舞臺下付出的汗水。
除了在劇團,曾寶珠回到家后也不停下練習。曾寶珠的丈夫林志杰是她的同行,也是一名編劇。有時候要表演之前,她還拉著丈夫在家先對戲練習,交流切磋。
愿望歌仔戲繁榮發(fā)展
受現代文化藝術形式和流行風尚的影響,如今,廈門的年輕人較少對歌仔戲感興趣。
曾寶珠自己組了個“微信唱腔群”,無償地向歌仔戲愛好者傳授唱腔知識和技巧。群里的愛好者較為年輕化,從十幾歲到三十幾歲的都有。此外,她每周都到兩所小學和一所幼兒園教小朋友們歌仔戲,特意降低難度讓孩子們更好地接受,培養(yǎng)孩子們對歌仔戲的興趣。
曾寶珠說,廈門乃至整個閩南地區(qū),有許多人都在致力于歌仔戲劇的創(chuàng)作、表演、發(fā)揚和保護,希望能推動歌仔戲繁榮發(fā)展,讓這項藝術更好地傳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