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體溫酒壺
除了日??呻S身攜帶的造型小巧的飲水器,在展柜里還陳設(shè)一件體積比較碩大的葫蘆造型的儲水器。和我們平時常見的圓柱形的儲水器不大一樣,這件葫蘆型的儲水器除了儲水量大以外,它的造型更便于游牧民族在遷徙的時候隨車攜帶。
葫蘆
而下面這兩件皮壺和蒙古酒壺,從造型上看都是非常具有游牧民族文化特色的,與他們的馬上生活有關(guān),是游牧人民用來飲酒的器皿。
酒壺和皮壺
馕在新疆的歷史悠久,古代稱為“胡餅”、“爐餅”。馕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多為發(fā)酵的面,但不放堿而放少許鹽。馕是新疆各民族,尤其維吾爾族最喜愛的食品。“可以一日無菜,但決不可以一日無馕。”這句新疆人常掛在嘴邊的話,足以證明馕在維吾爾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過去,新疆維吾爾族男人出遠(yuǎn)門,家里的女人會在前一天晚上和面,用家里的大鍋烙上一張臉盆大的馕。天亮了,把做好的馕切成一塊塊,用布一包,給男人帶上就可以上路了。馕本身面食的天然香味,再加上小茴香和洋蔥孜然味混合在一起,沒菜的情況下,吃起來也可以津津有味,是長途跋涉,旅行路上最好的食物。新疆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通道所在。東來西往的商客經(jīng)由新疆,將中國的絲綢、陶瓷等商品運往中亞、歐洲,又將西方的貨品運往中國內(nèi)地。在漫長的絲綢之路上,為方便攜帶,囊也是這些商人首選攜帶食品。從這個角度來看,馕可以算是“絲綢之路食品”。
講解員伊拉克木在給我們介紹馕的時候,還跟我們介紹了當(dāng)?shù)厝嗽谝巴獬遭蔚男「[門。出門在外,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時,可以找一處有水流的地方。然后取一塊馕用力地將馕丟到上游,讓馕隨水流緩緩而下。而自己則在下游處放下行囊、在水中洗手,等將這些事情做完的時候,那塊馕也順著河流下來,而且馕也被純凈的河水泡得松軟可口,從水中取出便可直接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