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料記載,朝宗宮始建于公元1662年,玉沙坡有沙坡頭和沙坡尾之分,朝宗宮地處沙坡尾。到了清朝康乾年間,指定唯一通往臺灣的渡口設置于朝宗宮前駁岸。清康熙二十三年至乾隆四十九年整整一百年間,官員、商賈、民眾皆在此揚帆出航。
242年前,即清乾隆三十九年,廈防同知蔣元樞在玉沙坡接官亭前建石牌坊,并題刻“盛世梯航天南都會”,盛贊這里的海上交通和繁榮局面。
乾隆四十一年,蔣元樞赴臺擔任臺灣知府后,又在臺灣府城(臺南)西門外風神廟接官亭再建石牌坊,石額上書“鯤維永奠”、“鰲柱擎天”,以此與沙坡尾接官亭石牌坊遙相呼應。蔣元樞以加強清廷對臺灣統(tǒng)治、鞏固祖國統(tǒng)一聞名后世,他在閩臺渡口建坊題書一事,也成為兩岸特殊歷史淵源的最佳見證。
朝宗宮住持林招治說,朝宗宮及玉沙坡的接官亭石牌坊經歷了滄海桑田、歷史變遷,不僅見證了廈門港的發(fā)展與繁榮,也見證了媽祖文化在這里生生不息的發(fā)展。
據了解,臺南的石牌坊至今保存完好,而大陸由于上世紀的城市開發(fā)建設,使諸多文物古跡遭到破壞或遺佚。沙坡尾接官亭、石牌坊的原物已消弭無蹤。隨著兩岸往來的日益增多、文化交流日趨頻繁,復原玉沙坡接官亭石碑坊成為人們議論的話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