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年前,我省首個中共黨支部在廈大囊螢樓誕生。記者蔡櫻柳攝
臺海網12月1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清早的廈門大學校園,還沒有熙熙攘攘的游客,三三兩兩的大學生走向課堂。從廈大西村進入校園,往左手邊看去,一棟白墻紅瓦的三層小樓映入眼簾。這便是福建省第一個中共黨支部誕生的地方———囊螢樓。花崗巖砌起了這棟校舍,也讓它抵抗住了百年時光的洗禮,歷久彌新。
晨報記者與廈門大學黨史專家陳炳三老師便約在囊螢樓進行采訪。囊螢樓在新中國成立后不久被改造成教學及辦公樓,“朝南靠西的第一個房間”,陳炳三老師對廈門大學黨支部的誕生舊址爛熟于心。幸運的是,采訪的那個時段,舊址的那間教室剛好沒課,記者也得以在那個地方,聽黨史專家重溫革命之火燎原的那個年代,八閩第一面黨旗飄揚的故事。
一門課程
為建立黨支部奠定基礎
1921年4月6日,陳嘉庚先生獨資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所由華僑創(chuàng)辦的大學———廈門大學。廈大建校還不到一個月,哲學教員朱穩(wěn)青就在校園內發(fā)起紀念國際勞動節(jié)活動,并開始傳播馬克思主義。1923年,廈大開設社會學課程《社會學史要》,課程中有專章介紹馬克思主義。這是福建省傳播與研習馬克思主義的開端,也為廈門建立共產主義組織奠定了基礎。
說起廈門第一個黨支部,不得不提的就是第一位黨支部書記———羅揚才。1924年,從集美學校師范部畢業(yè)的進步學生羅揚才考進了廈大預科。1925年6月,廈門第一個共青團支部成立了,羅揚才是廈門第一批共青團員。李覺民是廈門第一個共青團支部書記,他從集美學校師范部畢業(yè)后,留在廈門國民黨福建臨時黨部青年部搞青年運動,之后任國民黨廈門市黨部常務委員。
1925年11月,羅揚才到廣州出席全國學生代表大會,經共產黨員羅明和楊善集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廈門第一位中共黨員。兩個月后,李覺民同樣借助到廣州開會的機會,也同樣是經羅明和楊善集介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至此,廈門地區(qū)便有了兩名中共黨員,但按照黨章規(guī)定還不能成立黨支部。
三名黨員
成立福建第一個黨支部
1925年12月,羅揚才從廈大預科畢業(yè),升入教育系學習,住在囊螢樓111室宿舍。彼時,中共廣東區(qū)委為了能盡快在廈門建立黨的組織,決定調派廣東大學學生、中共黨員羅秋天轉學到廈門大學。這樣,廈門地區(qū)便有了三名中共黨員,具備了建立黨組織的條件。
1926年2月的一天,正是春暖花開的時節(jié),廈大校園春意盎然。羅揚才、李覺民和羅秋天三位客家人,像老鄉(xiāng)敘舊一般,約在了囊螢樓羅揚才的寢室里秘密聚會。他們心里明白,他們三人將肩負歷史使命,要率先在廈門建立黨的組織,他們興奮而激動,自豪而緊張。
當時在座的三位黨員黨齡都不長,但革命熱情很高。他們雖然知道黨支部的擔子很重,但愿意從革命實踐中取得經驗。三人都表述了自己的看法,贊成即日成立黨支部。羅秋天聽了發(fā)言后鄭重宣布:中共廈門大學支部成立了!
一番討論
推選“老廈大”任支部書記
誰來當支部書記?三人又進行了一番討論,他們實事求是地分析了每個人的情況,考慮到羅秋天剛來廈門,對廈門情況不熟悉;李覺民雖然當過團支部書記,但當時又擔任了國民黨廈門市黨部的職務,活動比較多;羅揚才相對來說是“老廈大”,革命熱情高,工作能力強。最后,羅秋天和李覺民一致推選羅揚才任支部書記。廣東區(qū)委接到報告后,立即批復同意。
就這樣,廈門地區(qū)成立了第一個中共支部,也是全省最早成立的中共組織之一。由羅揚才等共產黨員、共青團員點燃的革命烈火,熊熊燃燒起來,并迅猛地向閩南、閩西地區(qū)蔓延、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