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枚印是“老朋友”
周易入手的第一枚漢印,便是南北朝時期的一枚官印,上刻“假司馬印”,意為司馬的副貳。
上世紀(jì)90年代,他在一漢印收藏大佬家見過這枚“假司馬印”。時隔近20年,周易突然對漢印收藏著了迷,打算收一方漢印入手,那位收藏大佬就讓出了這枚多年前與周易有一面之緣的“假司馬印”。
“這枚漢印雖不算稀世珍品,卻別有意義。”周易對它很是愛惜,除了懷有“老朋友”再見的緣分感,這枚漢印還有其特殊的地方———那就是經(jīng)歷多主的滄桑感。“不少漢印因常年深埋泥土中,與空氣隔絕,風(fēng)化并不是特別厲害。這枚‘假司馬印’則不同,除了銹跡與常年深埋土中的漢印不同外,還有比較重的磨損痕跡。我猜測它可能是由前人代代相傳流傳至今的。”
流傳于世的漢印,可以分為官印、私印兩大類。官印,就是古代政府各級官員使用的官方印章,代表其官職;私印顧名思義,就是私人所有的印章。私印中,還有一個有趣的門類,叫“吉語印”———把吉祥的話刻在印上,以示精神、勵志。“相思得志”是周易收藏的一枚吉語印,就刻著秦代常見的吉利短語。
可以想象,早在兩千年前,中國古人就極富雅致,崇尚吉祥的氛圍深深融入了文化中。還有一類漢印,專供墓葬作為隨葬品,語言風(fēng)格亦飽含吉利之意———“宜子孫”,表示子子孫孫宜室宜家之意,便是典型的墓葬專用漢印。
青銅印訴說千年愛情
“印宗秦漢”,收藏漢印,除了研究古人的篆刻筆法,還有很多文化價值等待挖掘。
龜、虎等,都被古人視為瑞獸,此類元素就常常出現(xiàn)在印紐上。前陣子,周易剛?cè)胧值囊幻端接。呴L20mm,印紐為一只憨態(tài)可掬的龜,有意思的是其龜甲光滑無紋路。這枚私印是西漢時期的產(chǎn)物,印原主姓救名次天,“暴露”其年代的正是印上的文字———“救次天印”,“印”字最后一筆伸出了條“小尾巴”,這是西漢時期“印”字特有的寫法。
聰明的古人擅長在單調(diào)中創(chuàng)造藝術(shù)氣息,于漢印也不例外。周易收藏的一枚套印,是由兩個印子母相套而成———外層印連著虎形印紐,刻著主人的名;內(nèi)層印嵌于外層印中,可用手指推出,上刻主人的字,精巧別致。
還有雙面印,一面刻名,一面則為字或祥瑞圖案,類似于閑章。
周易的得意藏品還有一件,倒不是說其制作多精巧,而是其雕刻字形細(xì)膩,且是枚“有故事”的漢印。這枚漢印是枚雙面印,一面刻著“姚緒私印”,一面刻著“李兒私印”———很明顯,不同姓的兩人在同一枚印上出現(xiàn),其中的“李兒”名極富女性特色,可以推斷他們是恩愛的一對。雖無從考證姚緒和李兒究竟經(jīng)歷了什么,但這塊青銅印存留了他們跨越千年的愛情,著實浪漫又引人遐想。
低價撿漏其實是賭博
說起古董,大家都會聯(lián)想到低價撿漏。提及此,周易大笑之后回答:“所謂撿漏,其實是賭博的心態(tài)啦!高古的古董,多多少少都會有些似是而非的東西存世,況且現(xiàn)如今假貨比真貨多,作假手段層出不窮,撿漏賭博總覺得不太靠譜。”
撿漏需要一雙火眼金睛,但成功的概率就如同千軍萬馬過獨木橋,多數(shù)時候會被“黑”,周易也不例外。
一次,周易在一名玩家那里,看到了一方很便宜的南北朝官印,價格只有類似藏品的五分之一。收藏古印的,看見官印都兩眼放光,周易也被此沖昏了頭腦,心想“這回賺了”。懷著激動的心情,強壓著顫顫巍巍的手,他付了錢。周易捧著印子回家,拿放大鏡冷靜察看,發(fā)現(xiàn)細(xì)節(jié)與同時期的真品有出入,遂決定退回原主。
“似是而非的東西還是不要抱著撿漏的心態(tài)來看待。”少買、精買,是周易這幾年總結(jié)出來的淘古經(jīng)驗。再者,周易自謙是“業(yè)余玩家”,就算被“黑”也不會“傷筋動骨”,最多是交點必要的學(xué)費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