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易。資料圖
周易收藏了大大小小的古印數十枚。除了篆刻藝術之美,他覺得自己更著迷的還是漢印背后蘊藏著的中華古文化。他還會從漢印里汲取靈感,在閑暇時候練練字。
【鏈接】
漢印歷史不少于2500年
漢印,泛指上至戰(zhàn)國、秦漢,下至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印章。如果要收藏好漢印,必須要先對漢印有深刻的了解。方寸之間,跨越千年的印記,默然卻又飽含傾訴的力量。
漢印背后蘊藏著中華古文化。印章作為權力和信用的象征,歷史不少于2500年。人們印象中的印章,多以石料為基材,再在上面刻字。漢印的材質,青銅常見,文字以鑄造、鑿刻兩種形式現于印面。也有玉、金、銀等材質的漢印,這些質地的漢印只有王公貴族能使用,并有嚴格的規(guī)制———不同地位的人,使用不同材質的印,如皇帝使用玉印,太子使用金印,而列侯則用銀印。
漢印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大,即便是官印也是小巧玲瓏。上世紀出土于咸陽的呂后印“皇后之璽”,邊長也只有28mm。“邊長24mm是官印的標準制式。私印里頭,邊長20mm就算很大的了,我的藏品里最小的邊長只有8mm。”周易說。
漢印在它所處的那個時代,幾乎有身份的人人手必備,通俗點說,它就像現在的身份證。“隨葬品里必有印。早期沒有墓志銘,以印來表墓主的身份。”周易說,在不少考古發(fā)現里,判定墓主身份的關鍵,都是其隨葬的印章,“海昏侯劉賀的墓中,印章出土就為判定其身份做了巨大貢獻”。官印早期是用來作為竹簡的封印,用法類似于火漆??;私印則多用于私人約定,如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