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種說法:明王世貞的《名卿績記》記載:“洪武中詔,選十高僧分侍諸王,廣孝與燕,因私文廟曰:‘若蒙殿,廠下棄當(dāng)奉上白帽子戴。’”。文中廣孝是一僧人,朱元璋令其輔佐當(dāng)時燕王朱棣,即后來的永樂帝。廣孝言“王”字上加一“白”字,實際上是指“皇”字。后一直以“白”字為吉,對白瓷也就偏愛至深。 總之,雖然民間的說法頗多,但也正是因為永樂皇帝的嗜好,以致于白瓷大量燒造,并達到中國白瓷燒造水平的高峰,從而形成明官窯中的“一代絕品”。
永樂白瓷常以“甜白瓷”聞名,其實甜白瓷的叫法也是后人對永樂白瓷的一種描述:永樂白瓷柔和潔白,瓷釉呈半木光,色澤溫潤,似棉白糖色。
白瓷因為沒有過多花紋圖案的裝飾,所以器物的造型優(yōu)美取勝,永樂甜白瓷除了其白釉的美之外,器物的造型絕對是歷代難以企及的。
永樂大帝有著絕對高逼格的審美,不信你就往下看看。
永樂白釉雞心扁瓶
梨形扁腹,橢圓形圈足,前后腹部各飾一雞心形凸起。此瓶形態(tài)優(yōu)美,瓶頸大小適于盈握,而在豐圓的腹部又隨器形精心修飾出圓潤的雞心形凸紋,形成同心而不同圓的弧線組合,趨于變化和柔美的韻味,也為靜謐肅穆之器增添了端莊大方的美感。這造型真是絕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