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位皇帝,
生于亂世,長在皇宮,
年輕時守邊,盛年時造反,
他開創(chuàng)盛世,威服四方,
傳中華文明于海外,
書寫“遠(yuǎn)邁漢唐”的傳奇;
他弒君奪位,暴戾成性,
一言不合誅滅十族,
留下“暴于嬴秦”的罵名。
明朝永樂皇帝朱棣,
一帝王充滿爭議的帝王,
他的故事充滿了傳奇。

永樂大帝
公元1402年,靖難之變告捷,
明成祖朱棣從其侄建文帝手中奪得政權(quán),
圓了自己的帝王夢想!

當(dāng)上皇帝了,自然要干些大事
首先干了一件大事:
修故宮!!
這一修就花了13年時間

這是一項無比浩大的工程,當(dāng)時北京城匯集了十萬能工巧匠,他們大多來自河南、山東、山西、安徽等地,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和無雙的智慧,為我們留下了故宮這座輝煌宮殿。即使到今天,故宮依然是世界最大的皇宮群。
公元1420年,故宮修建完成,
朱棣大手一揮
“朕要遷都??!”
永樂十九年(1421年)正月初一,
大明王朝正式遷都,從南京遷到了北京
他遷都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條:
首先朱棣的皇位是搶來的,在南京繼續(xù)做這個皇帝不算光彩。
其次,他因為他是燕王,長期居住在北京,對北京有感情。
再有一點,當(dāng)時北邊還是元朝殘余勢力在跟明朝政府抗衡。遷都北京以后,表明明朝的能力和強大。如果當(dāng)時的政府在南京,北面很容易失守。
當(dāng)了皇帝,不重視文化建設(shè)怎么能行?
朱棣:
“給朕修一部書!
把我們以前所有的知識都包含進(jìn)來”
于是浩浩蕩蕩的修書工作開始了!
這就是傳說中的《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不是我們一般意義想象的編纂一本書,它是一個傾國家之力,集所有的文人雅士的能力編纂的這樣一本大書。
《永樂大典》有多少卷呢?有22937卷!!
后來《永樂大典》不停地遺失,被焚毀,幸運的是目前還是保留下來了很多。
永樂皇帝還干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派鄭和下西洋了。

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是非常復(fù)雜的,至今史學(xué)界也沒有一個定論。但不管怎么說,此舉顯示了明帝國的一個優(yōu)勢,這個優(yōu)勢在當(dāng)時是在全世界范圍中都是一個非常強大的優(yōu)勢--海上運輸能力!
相信以上這些功績,大家早就耳熟能詳了,
但還有一項功績,你可能就不知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