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最天然的玩樂內容或許還和上一代相似,但相比之下,70后還有更多就地取材的小游戲:跳格子、折紙飛機、滾鐵環(huán)……似乎每天都有玩不完的新花樣!玩累了,到街頭巷尾的小人書攤旁,花上幾毛錢,就能看上好幾本。“《智取威虎山》、《紅色娘子軍》、《奇跡白虎團》……小人書的故事,我至今還記得很多,那是當年孩子心中最癡迷的讀物。”
“玩著玩著,一眨眼暑假就結束了!”所以整個暑期的作業(yè),很多“70后”都和林顯榮一樣,在兩三天內迅速完成。
“80后”:追動畫片玩游戲機
改革春風吹進門,“80后”孩子抖擻精神。“80后”的暑假,終于開始有了“跨世紀的新一代”的模樣——電視與游戲開始正式“進軍”孩子們的童年。“每年暑假的開頭一星期,我們都在趕作業(yè),包括日記30篇,也都可以在幾天內編完,反正交上去老師也不看,有時候都是抄襲《優(yōu)秀作文》的范文。”1985年出生的湯城說,剩下的時間,便是動畫片、小霸王游戲機以及和小朋友的游戲時間。
那時候孩子們追的劇,是《恐龍?zhí)丶壙巳枴贰ⅰ蹲冃谓饎偂?、《葫蘆娃》……而且電視臺已經(jīng)開始不厭其煩地播《西游記》、《新白娘子傳奇》,“看完電視,插上小霸王游戲機,堂兄弟幾人輪流打,不管是《超級瑪麗》、《魂斗羅》、《忍者神龜》還是《小蜜蜂》,全部都能通關到底!”
小霸王里的經(jīng)典通通難不倒“80后”那些游戲高手,而和小伙伴之間的比拼,則更難分出高下,比如打紙豆腐、彈玻璃球、甩洋片兒……
“還有還有,就是小浣熊干脆面里永遠集不齊一套的卡片,也是記憶里最美好的童趣。”
“90后”:上興趣班養(yǎng)電子寵物
到了“90后”的時代,課業(yè)的壓力表現(xiàn)得越來越明顯。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在暑期紛紛冒出頭來,但此時興起的網(wǎng)絡游戲也以迅猛的勢頭,“攻占”孩子們的假期領地。
1994年出生的方恒鑫是《石器時代》、《傳奇》等經(jīng)典網(wǎng)游的迷戀者,“每年暑假,媽媽都得滿縣城的網(wǎng)吧去找我,那時候對未成年人上網(wǎng)管理并不嚴,黑網(wǎng)吧遍地都是,一頭鉆進去,就能玩得天昏地暗。不過回家總少不了一頓罵,因為他們怕我因此染上可怕的網(wǎng)癮!”
而在更小的時候,“方恒鑫們”迷戀的,是《四驅兄弟》和《寵物小精靈》!后來,由此衍生出的電子寵物,更讓不少孩子付出了滿滿的愛心。“還有記憶中那款任天堂的Gameboy游戲機,也承載著我們一種再也不會有的情感。”
再后來,“00后”的童年開始充斥著各式各樣的夏令營,暑假里,他們玩的游戲成了《摩爾莊園》;他們追的動畫成了《名偵探柯南》;他們吃的零食變成了哈根達斯;連他們聚會的場所,也從田間地頭、操場空地變成了飯店、KTV……
暑假,還將繼續(xù)承載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回憶,你看它的臉,還在悄悄地改變。不過幸好,暑假帶來的雖是不一樣的精彩,卻是一樣的歡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