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等了三年, 189件文物終于在廈門市博物館大亮相啦!
這是我市歷史上第一次調借這么多國有單位的文物集中展示。文物分別來自廈門市博物館、華僑博物院、陳嘉庚紀念館、鄭成功紀念館、廈門烈士陵園紀念館、廈門市文物商店、同安區(qū)博物館、同安區(qū)圖書館等。
這是我市有史以來展出文物門類最多的展覽,有石器、陶器、瓷器、青銅器、玉器、象牙器、木雕、書畫、古籍以及僑史文物、抗戰(zhàn)文物、革命文物、外國文物等。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文物還是第一次露出“羞澀”的面容喲。
雖然它們聽起來特別“高大上”,但是當你真正和它們“親密接觸”之后才會發(fā)現(xiàn),原來它們呀,都特別貼近我們的生活。
石器類

看到這塊石頭你是不是有些疑惑,這不是很普通的石頭嗎?好像路邊也經??匆娔?!如果你這樣想就大錯特錯啦!別看它普普通通,但距離現(xiàn)在已經有3500多年了,是青銅時代的石制兵器。認真看,你會發(fā)現(xiàn)它造型新穎,工藝精致且別具一格。更值得一提的是,它可是在廈門出土的寶貝喲!
身份ID:
青銅時代浮濱文化石戈(同博收藏)
陶器類

“圓鼓鼓的大嘴,胖墩墩的三只腳”,這是做什么用的,猜得到嗎?它叫陶鬲,是古人用來煮飯用的炊器。喜歡這樣樸實無華的它,不僅因為它煮過五谷雜糧,也因為它是我們曾經的生活。
身份ID:
商代陶鬲(廈博收藏)
瓷器類

這個瓷碗的名字很特別!在公元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海上捕獲一艘葡萄牙商船——“克拉克號”,船上裝有大量來自中國的青花瓷器,因不明瓷器產地,所以歐洲人把這種瓷器命名為“克拉克瓷”。廈博所收藏的克拉克瓷碗為漳州平和所生產,當時因海外國家對于瓷器的大量需求,它們被一批批的運送到了東南亞等地外銷。
身份ID:
明青花克拉克瓷碗(廈博收藏)

看到這對寶貝時,小編腦洞大開第一個就想到了動畫片《寶蓮燈》。你看這細潤如玉的外表,配上精致的繪畫真是美極了!其實,它們是用來裝飾用的,這讓小編不禁感嘆,古人的生活可真是過得太精致了。
身份ID:
景德鎮(zhèn)窯粉彩瓷八寶(華博收藏)

乍一看,喲!這花盆還真是與眾不同。沒錯,這對花盆可是清朝皇家花園所使用的,看看它通體的明黃色,配上精細的花紋,可真不是普通老百姓家中能看到的,怎么看都透露著一股“高大上”的威嚴感。
身份ID:
大雅齋款粉彩瓷花盆(廈博收藏)

兔毫盞是宋朝建窯最具代表的產品之一。為什么叫“兔毫”呢?是因為它黑色釉中透露出均勻細密的筋脈,因形狀猶如兔子身上的毫毛一樣纖細柔長而得名。廈門市博物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陳文還告訴小編,因斗茶在宋代很流行,人們喜歡把茶倒入兔毫盞中,看茶葉所形成的泡沫掛在盞壁上,然后一邊喝著茶,一邊欣賞茶沫,想想這一幕,感覺這生活這是太詩意啦!
身份ID:
宋建窯瓷兔毫盞(廈博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