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館藏林則徐作品被質疑成“垃圾”

▲清代作品的簡體字“亂”字引爭議
臺海網(微博)5月17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詹文 崔曉旭)廈門博物館館藏的一幅林則徐的作品,被質疑成“三四百元的垃圾貨”。
5月1日起,為期兩個月的“閩臺墨寶——廈門博物館藏閩臺書畫珍品展”亮相江西省博物館,展出廈門市博物館藏書畫中閩籍、臺籍和客居閩地書畫家的優(yōu)秀作品百余幅。結果,就在展品亮相半個月時,質疑聲起。
不僅林則徐的作品,清代書法家蘇廷玉的行書四平幅中,被網友發(fā)現(xiàn)了簡體字“亂”。清代書法作品里竟然有簡體字,假的?
廈門博物館館藏書畫展示,意外引發(fā)一場關于文物真假的跨省爭議。對于這些質疑,不少專家在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給予一一解剖。而廈門博物館方面昨晚回應,館藏的作品是一代代傳承下來,贗品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