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月25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道 無論是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的監(jiān)管,還是出入境人員衛(wèi)生檢疫,抑或是通關貿易便利化改革,都有檢驗檢疫工作人員的身影。昨日,廈門檢驗檢疫局召開年度工作會議,會上回顧總結2017年工作。記者從會上了解到,過去一年,廈門檢驗檢疫局嚴守國門,服務經濟發(fā)展,堅持改革當先,全年推出創(chuàng)新舉措16項,其中3項被評為全國首創(chuàng)。
在把關進出口商品質量,守護百姓消費安全方面,廈門檢驗檢疫局建成了全國食品行業(yè)質量技術信息“三同綜合公共服務平臺”,即內、外銷產品逐步實現“同線同標同質”。這意味著,市民在自家門口就可以買到國際名牌品質的產品,享受與出口產品同樣的質量保障。此外,全年累計檢出進口消費品不合格1628批4416萬美元。
在助力郵輪母港發(fā)展方面,廈門檢驗檢疫局積極推進郵輪公共衛(wèi)生風險分級管理,率先全國對公共衛(wèi)生風險等級為A的郵輪實施電訊檢疫,助力通關“零等待”。2017年,廈門共運營出入境國際郵輪142航次、出入境人員22.9萬人次,位列全國第4。
針對新一年工作,廈門檢驗檢疫局提出將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年”活動,推進質量管理幫扶行動,實施企業(yè)質量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將各類質量安全示范區(qū)整合為質量提升示范區(qū),放大質量品牌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