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月24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 “我犯罪的過程充分說明自己忘了初心、丟了黨性,忘了正確使用手中的權力,卻用權力為自己謀私利。”2017年4月28日,站在法庭被告人席上的原廈門市工商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和平,對自己犯下的罪行深深懺悔。
王和平曾是廈門工商系統(tǒng)的“能人”局長,他的落馬讓許多人感到突然和震驚。但翻看王和平案厚厚的案卷材料,不難發(fā)現(xiàn)他在任職期間,不少違紀違法行為早已給自己埋下了“定時炸彈”。他在退休4年多后被查處,恰恰說明退休不是貪腐官員的護身符,要真正地安全著陸,就必須嚴于律己,潔身自好。
一言堂
缺席廉政教育 缺乏民主監(jiān)督
●懺悔: “理想信念發(fā)生了偏差,把廉政教育當成了‘包袱’,經(jīng)常以工作忙、會議多為由,不參加局里組織的廉政教育,沒有真正做到警鐘長鳴,所以思想也容易被腐蝕……民主生活會流于形式,對成績自我夸獎,對問題不痛不癢,不敢批評別人,也沒有其他同志批評自己,講大話空話多,缺少了同志間的相互監(jiān)督,成了‘一言堂’。”
仕途順利開始飄飄然
1994年5月,43歲的副師級軍轉干部王和平被任命為原廈門市工商局副局長、黨組成員。他角色轉變快,工作作風大膽潑辣,4年后即被提拔為市工商局局長,成為副廳級領導干部。一位了解內(nèi)情的辦案人員介紹說:“他轉業(yè)起點高,仕途順利,基本沒有遇到過阻力。”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頭緒繁雜,王和平在這個舞臺充分展現(xiàn)了自己的能力素質(zhì),得到各方認可。原工商局的一位處級干部這樣評價王和平:“他是典型的‘能人’局長,在他擔任局長的十多年時間里,工商業(yè)務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fā)展,干部職級也解決得很好,他個人的威信不斷提升,大家都對他佩服得很。”
然而,月滿則虧,水滿則溢。王和平在成績面前開始有些沾沾自喜,慢慢放松了理論學習和世界觀改造,作風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霸道”。反思自己的蛻變過程,王和平沉痛地說:“理想信念發(fā)生了偏差,把廉政教育當成了‘包袱’,經(jīng)常以工作忙、會議多為由,不參加局里組織的廉政教育,沒有真正做到警鐘長鳴,所以思想也容易被腐蝕……民主生活會流于形式,對成績自我夸獎,對問題不痛不癢,不敢批評別人,也沒有其他同志批評自己,講大話空話多,缺少了同志間的相互監(jiān)督,成了‘一言堂’。”
俗話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一個人在一帆風順、志得意滿、唯我獨尊的時候,往往容易自我膨脹,迷失方向。游某就是抓住了王和平愛聽好話的軟肋。在龍巖工作的游某因長期和愛人兩地分居,一直想來廈門與愛人團聚,可苦于調(diào)動無門。2003年的一天,游某通過關系找到王和平,竭盡奉承之能事,說得王和平飄飄然,當場答應幫忙。人事工作有嚴格的程序和紀律要求,但王和平說一不二,沒人敢反對。幾個月之后,游某順利調(diào)入原廈門市工商局下屬的某事業(yè)單位。游某因此對王和平感恩戴德,2004年的一天,得知王父因病住院,連忙趕去探望,并在病房送給他2萬美元。王和平順手收下了。這是王和平第一次利用職權幫助他人調(diào)動工作并收取“感謝費”,但他并沒有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反而覺得這是游某對他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