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8月3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林泓 林利萍/文 常海軍 沈威/圖) 建設(shè)大廈三樓大廳,2017年第一批保障性商品房意向登記公開搖號結(jié)果一公布,一大早就守候在這邊的市民林倩緊緊盯著大屏幕,希望看到自己的名字。“太幸運了,我們搖中了!”看到搖號結(jié)果,林倩立即給丈夫打了電話,心情很激動。這是今年4月14日在廈門市建設(shè)大廈進行2017年第一批保障性商品房公開搖號的場景,2002戶意向登記戶成為了此次的幸運兒,即將擁有自己在廈門的住房。
類似的一幕幕場景,從2006年開始每年都在上演。不管是保障性商品房,還是保障性租賃房等多類保障性住房品種,一批批保障性住房,解決了一位位市民的住房問題。十年來,廈門市通過構(gòu)建一套符合本地實際的分層次、全覆蓋的住房保障政策體系,抑制保障房出現(xiàn)“投資性”,解決一批批市民住的問題,讓市民實現(xiàn)“安心居住”,打造出廈門市保障性住房體系這一“城市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