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內核
弘揚耕讀文化
共建文明家園
當一個社會一座城市相處在和諧的氛圍里,每一名市民都是力量之源,這些很小很多的力就會聚合向同一個方向,釋放出很大的合力。
海滄,在耕讀文化引領下,就形成了這樣一股向上向善的合力。“勤勞自強、好學文明”的新風尚不斷豐富和拓展著城市文明的新內涵,帶動城區(qū)品質邁向更高的臺階。
一腳剎車、一個手勢、一抹微笑、一次點贊……走進海滄,斑馬線前的這一個個小舉動正不斷上演,勾勒出一幅溫馨和諧的美好畫面。
今年5月,“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贊”活動在海滄啟動,近百名志愿者自發(fā)走上街頭督導交通,勸導不文明行為;嵩嶼街道7支城市社區(qū)的文明宣導隊深入轄區(qū)110多個居民小區(qū),入戶發(fā)放“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贊”倡議書3萬余份;在校園內,以“禮讓斑馬線文明我點贊”為主題的班會、征文比賽相繼展開;海滄兩岸義工聯(lián)盟組織親子義工家庭開展“禮讓斑馬線志愿我先行”親子義工體驗日活動,文明的“因子”深入人心。
“我們發(fā)現,在海滄提升城市品質的‘戰(zhàn)役’中,幾乎人人都是‘主力軍’。這背后,正是有耕讀文化、優(yōu)良家風社風的引領,才能匯聚各方力量,形成全民參與的良好局面。”廈門文史專家彭一萬告訴記者。
走進東孚街道蓮花社區(qū),蓮花村的陳氏族人在社區(qū)書院齊聚一堂,聆聽《陳氏家譜》的主編陳接代老先生講解陳氏先人的廉潔家風。據悉,海滄目前已建成13所社區(qū)書院,開設了296門課程及116項特色活動,逐步形成“一院一特色”。在各社區(qū)書院中開展的家風家訓系列活動深受群眾喜愛。
去年以來,海滄以文明創(chuàng)建為抓手,依托社區(qū)書院的平臺,大力弘揚耕讀文化,將優(yōu)良的家風家訓“吹進”千家萬戶。如今,海滄通過開展“崇廉尚潔好家風”征文、“我身邊的好家風好家訓”征集、編寫本土家風家訓等活動,不斷營造良好家風社風。
同時,海滄圍繞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組織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系列活動,拍攝《周起元》紀錄片、制作微電影等創(chuàng)新文化弘揚的形式與內容,將以往“儀式感”的文化融入百姓生活。此外,成立了由文史專家和海滄社會各界的本土鄉(xiāng)賢組成的“耕讀文化講說團”,深入村居、學校、企業(yè),潤物細無聲地將耕讀文化的“種子”種進百姓心田。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如今,海滄大力弘揚的耕讀文化已成為提升市民整體素質的精神內核,不斷增強群眾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成為提升城市品質的動力源,讓廣大群眾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鏡頭】

海滄灣公園。(本報記者張奇輝攝)

海滄夜景。(本報記者張奇輝攝)
【鏈接】
海滄國稅
提高服務效率
助力城區(qū)提升
“有了國地稅聯(lián)合辦稅大廳,不用分廳辦稅、分窗排隊,和以前兩頭跑相比,節(jié)省了好幾個小時。”6月25日,廈門宏發(fā)信號電子公司負責人在海滄國稅東孚辦稅大廳體驗了短短幾分鐘的申報后,直呼太便捷,他說,“營改增后,一方面增值稅需要到國稅申報,另一方面城建稅、印花稅、個人所得稅等需要在地稅申報,如今省去了兩頭跑,真好。”日前,海滄區(qū)國稅落實改革目標,推進國地稅深度融合、簡化辦稅流程,通過提供便捷服務為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成為助力城區(qū)品質提升的一個生動縮影。
據悉,共建國地稅聯(lián)合辦稅服務廳是深化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的任務之一,作為全國百佳國稅地稅合作縣級示范區(qū),海滄區(qū)國稅局、地稅局不斷拓寬聯(lián)合辦稅服務的合作范圍和深度,提高了辦稅效率,提升了企業(yè)的獲得感、滿意度,也進一步助力當地一流營商環(huán)境的打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