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6月21日訊 (海峽導(dǎo)報記者 范希平)你見過宋朝皇家貴族、文人雅士泡茶、斗茶用的茶碗長什么模樣嗎?本月24日至26日,廈門裕鑫古玩城將舉辦廈門第八屆春季文化藝術(shù)節(jié)暨海外回流古玩展銷會,首次展出的數(shù)十件宋代“建窯”建盞,不僅將讓你領(lǐng)略到建盞的神奇,還將讓你了解到它的前世今生和投資方向。
不少大文豪詩詠“建盞”
宋代“建窯”因位于今天的福建建陽,所以叫“建盞”。建盞燒制技藝是土與火高難度結(jié)合的藝術(shù),同樣的原料,在不同的窯爐,置于不同的窯位,不同的季節(jié),不同的天氣,燒出的建盞紋樣釉色截然不同,有“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一花一世界,一盞一桃源”的美譽(yù),這一技藝已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
建盞常見的有鷓鴣斑、油滴紋、金銀絲兔毫紋、曜變天目釉等不同釉面風(fēng)格。建盞的身價還體現(xiàn)在不少大文豪都寫詩詠過它,蘇東坡、范仲淹、蔡襄、楊萬里、黃庭堅等都有詩句贊美建盞,連貴為九五之尊的宋徽宗,也在《大觀茶論》中寫道:“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dá)者為上”,成為建盞的古今第一代言人。
唯一為茶而誕生的茶器
作為唯一為茶而誕生的茶器,由于建盞含鐵性較高,其磁性可軟化水質(zhì),對人體也有保健作用。2015年在北京舉辦的一個展覽會上,建窯建盞極品“金油滴”在開展不到2個小時就被一位收藏家以96萬元的高價收入囊中。裕鑫古玩城在展出建盞的同時,還特邀陶瓷研究專家許武賓開展福建官窯地位如何建立與確定、如何形成以及如何衰亡與再生等內(nèi)容的主題講座,并開展專家現(xiàn)場鑒定,弘揚建窯茶盞文化。
據(jù)了解,裕鑫古玩城本次展銷會還吸引了包括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十多個省市以及港澳臺等地的古玩家、收藏家等前來參展,并為廣大收藏愛好者展示包括精品陶器、明清玉器、金銅佛像、寶石翡翠、紅色收藏等幾大類近萬件諸多精美藏品,品種跨越歷朝歷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