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廈門五通碼頭航班密度為每天36個航班,成為大陸對臺的“黃金碼頭”。記者 施辰靜 攝
16日 中午12點,“和平之星”客船順利抵達廈門五通碼頭,從船舶靠岸到乘客全部下船,共用時20分鐘。
15年前的1月2日,在暌違52年后,180余名金門同胞分乘兩艘船直航廈門,廈金“小三通”由此拉開序幕。15年后,作為廈金之間每天36個班次之一,“和平之星”這一個班次運載的旅客,是當年的2倍還多。
15年來,船只載著兩岸民眾來來往往,兩岸的資金、物流、生活、情感也越來越緊密,臺胞來廈門購置房產(chǎn),廈門人到金門購物休閑,大陸各省市吃到鮮甜的臺灣水果等現(xiàn)象成了平常事兒。
未來“小三通”如何發(fā)力?14日,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事務(wù)辦公室主任黃河明對記者表示,作為兩岸交流合作的“窗口”、“試驗田”和“排頭兵”,廈門要始終在兩岸交流上發(fā)揮先行先試作用,為兩岸的經(jīng)濟貿(mào)易文化交流、永續(xù)和平發(fā)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