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渡是否會成為第二個輪渡?不僅是市民擔心的問題,也是管轄國際郵輪中心的湖里警方關注的重點。早在航線調整前2個月,湖里公安分局就組織湖里派出所、湖里交警大隊等相關部門進行了大量的調研考察——在此之前,國際郵輪中心周邊的交通條件,還無法滿足其成為人流車流如此巨大的樞紐。
怎么辦?經(jīng)過充分調研和科學預判,湖里警方推出了一系列“組合拳”。
第一步是打通外部循環(huán)。狐尾山隧道雙向通道改為只能進入郵輪中心的單行道,以前港務大廈旁邊的籃球場和貨物堆場被新鋪設的柏油路面取代,各種指示牌也提前安裝到位。從整體形式上看,車流從狐尾山隧道進入國際郵輪中心,再由新鋪設的道路進入南通道,轉入疏港路,可選擇南北向離開。
第二步是“四車分流”的內循環(huán)。之前輪渡鷺江道擁堵的癥結之一,就是旅游大巴、公交車、出租車、私家車全部擠在一條路上。經(jīng)過湖里警方的改造,從狐尾山隧道開始,私家車只能向下進入國際郵輪中心地下停車場,公交車和出租車、旅游大巴則向上進入國際郵輪中心的出發(fā)層平臺。進入平臺后再次細分,公交車進入公交車站;出租車則在出發(fā)廳外上下客;大巴車下客后,再進入指定的停車場。
即使是最“痛苦”的停車問題,湖里警方也有考慮。國際郵輪中心、港務大廈的地下停車場經(jīng)過整合,一共可以提供1000多個停車位供私家車使用。旅游大巴則分為南北兩個??奎c,車流有效地循環(huán)、停放,確保國際郵輪中心的通暢。
內部的循環(huán)打通了“交通堵點”,各類車輛不再糾纏,有效地避免了產(chǎn)生交通“死結”。 湖里警方還在外部的疏港路部署了警力,在濠頭加油站到湖濱北路交叉路口疏導交通。內外兼修,讓國際郵輪中心周邊的交通組織游刃有余。
根據(jù)警方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航線正式調整后,包括迎來送往的人群和搭乘國際郵輪的游客,每天約有4萬人次的人流量進出國際郵輪中心區(qū)域,1500輛次旅游大巴、5000輛次出租車、2000輛次私家車在此頻繁交會。11月15日,正是周末客流高峰期,記者現(xiàn)場走訪時卻發(fā)現(xiàn),國際郵輪中心雖然繁忙,道路卻十分通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