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我是一名高中生,平時住在學校里。在學習和生活中,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是互助互幫一團和氣,但是我卻顯得格格不入,一個人很孤單、寂寞。這可能跟我自己的性格有關吧!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和同學們相處過程中,很害怕提要求。比如,大家一起吃飯,我明明不喜歡吃面食類的食物,但是只要有人想吃,我就不敢提反對意見。我會壓抑自己的真實需求和情感,去迎合別人。
平時相處中,我經(jīng)常會聽到同學們說“你幫我把門關一下呀”或者“幫我拿一下書呀”……但是我從來不敢這樣去麻煩別人。我覺得找別人幫忙別人會覺得麻煩,又覺得如果我不去幫助別人,只讓別人幫助我,會虧欠別人。如果是碰到生病這樣的事情,不得不需要麻煩別人的時候,我會感到恐懼、緊張和焦慮,提出想法的時候也總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小心翼翼。
久而久之,感覺大家都對我有所疏遠。我也知道這樣不好,但就是克服不了害怕麻煩別人的心態(tài)。
回復:能夠考慮他人的感受,在社交中是一種值得稱贊的品質(zhì);不想給對方添麻煩,也是一種試圖與他人建立關系的善舉。但如果總是過度擔心給他人添麻煩而回避社交,則可能是因為內(nèi)心的低自尊感,覺得自己“不夠好”“不配得”,也害怕被拒絕后對自己“不夠好”的驗證,因此對麻煩別人的行為感到心理負擔。
在社交中,因種種擔憂而未能表達出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反而容易引起對方的誤會,更不利于人際關系的建立。建議不妨嘗試做出以下調(diào)整:首先,嘗試用溫和的語氣來表達自己的需要,給予對方選擇的空間,以減輕自己的擔憂,如“可不可以幫我……”;其次,試著理解不是所有的請求都會得到肯定的回復,被拒絕并不意味著不被喜歡,僅僅是一種表達的行為;再次,過度的“客氣”會讓人覺得隔離和疏遠,適當?shù)?ldquo;麻煩”更有利于情感的流動;最后,如果對于社交的困擾難以自己做出調(diào)整,可以嘗試向?qū)I(yè)的心理機構尋求幫助。
廈門市仙岳醫(yī)院心理治療師陳宏達、陳志敏
海峽導報記者 林少蓉

◆有心事,可加﹃心一周﹄微信二維碼發(fā)送您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