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呀,您的精神我們永遠不忘
講述人:歐陽龍興(廈門革命烈士陵園紀念雕塑群《永志銘心》中船娘原型張水錦外孫)
我的家鄉(xiāng)在九龍江畔,外婆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漁民,自小在漁船上長大、結婚、生兒育女。在舊社會,漁民生活艱辛,縱然如此也沒能改變外婆的古道熱腸,哪個鄰居家有困難了,她總是盡自己所能幫助他們。
早年間,外婆曾兩次蒙解放軍搭救,產(chǎn)生了報效祖國之心。當時解放廈門之戰(zhàn)即將打響,外婆決心為解放廈門貢獻自己的力量。解放軍當時規(guī)定,“未滿16歲、超過50歲的男船工以及女船工不參加渡海戰(zhàn)斗”。而當年已經(jīng)58歲的外婆與已經(jīng)60歲的外公,卻堅持要參加渡海戰(zhàn)斗。部隊不予登記,并勸他們夫婦倆留在后方搞后勤。外婆卻理直氣壯地說:“我雖年過半百,但能掌舵會劃船。男人能盡忠報國,婦女難道不行嗎?”在她的堅決要求之下,外婆終于如愿成為3個支前隊伍中唯一的女隊員。
1949年10月15日出征前夕,外婆與女兒——當年僅16歲的母親告別。她解下祖輩相傳的一條銀腰鏈給了母親,眼含熱淚地說:“等我把解放軍載到鼓浪嶼,就回來幫你尋一個好婆家!”然而此去,外婆卻再也沒有回來……母親后來對我說,外婆當時可能已經(jīng)預感此去生死難料,這是她身為母親的一份溫情,也是送給女兒的最后一件禮物。
當天傍晚,解放廈門的戰(zhàn)役打響,外婆帶著我的三個舅舅和外公分別駕著兩艘漁船沖鋒在前。眼看距離目的地只有百余米了,突然從敵方射來的炮彈在外婆船邊爆炸。外公和三個舅舅中彈身亡,外婆身負重傷。但是她顧不得自己的親人,毅然接過舵把,拼著最后一口氣高呼:“沖上去!沖上去!”又是一排炮彈射過來,一瞬間,外婆一家駕駛的兩艘漁船均被炸毀,一家5口人全部壯烈犧牲。兩天后的10月17日上午10時,廈門解放。
距離外婆犧牲已經(jīng)70余年,她的精神一直世代口口相傳,影響著一代代人。外婆啊,假如能有機會跟您說說話,您的外孫女想對您說:“我們現(xiàn)在過得很好,您放心。您的紅色精神我們永遠不敢忘。我退休后便擔任紅色文化義務講解員,弘揚建黨精神,賡續(xù)紅色血脈。而我也有外孫女了,她也很喜歡紅色文化,還制作了‘思明紅色研學’手冊,在班級進行宣講呢!”
又是一年清明節(jié),我來到廈門革命烈士陵園來看您了。您的颯爽英姿永遠定格在園內,受世人瞻仰。而您的精神一直引領陪伴著我們,從沒有離開過。
(海峽導報記者 朱海鑫 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