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道光 照亮我的前方
因為愛你
我愿意相信世上有天堂
在那里你永遠微笑 如同一道光
你是“筆尖上的英雄”炮火硝煙中振臂疾書
你是大海上的“船娘” 為解放廈門壯烈犧牲
你是英雄的人民警察 保障群眾安全沖鋒在前
你是基層“百事通”留下永遠的“秀毅精神”
你是磨刀的匠人 教給我們?yōu)槿颂幨乐?/p>
你是一位普通的母親 給我不懼世俗偏見的勇氣
你是留在歷史深處的身影
也是藏在塵世間的一粒沙
我讀過你寫的書 走過你走過的路
你是我心底最想銘記的人
你是一道光 照亮我的前方
我想看到天堂里的你
想和你說我現(xiàn)在很好
沿著你的指引勇敢前行
(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
緬懷抗戰(zhàn)文學大家——我的大伯張恨水
講述人:張一騏
我大伯張恨水,原名張心遠,是電視劇《金粉世家》《啼笑因緣》的原作者。解放前,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不分男女,不論老幼,但凡識字的人幾乎沒有不愛讀他寫的小說的。魯迅的母親也是其中的一員。老舍先生稱其為“全國唯一婦孺皆知的作家”。
大伯不求功名,偏偏對“閑書”情有獨鐘,從小便徜徉在小說的海洋中。13歲那年,大伯便寫了一篇武俠小說,還親手繪了插圖。
與魯迅先生不同的是,大伯是新聞記者出身。大量五花八門的社會新聞,為其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廣闊天地?!督鸱凼兰摇贰短湫σ蚓墶贰栋耸粔簟贰痘①S萬歲》等,無不源自于其接觸過的新聞素材。
抗日戰(zhàn)爭時期,大伯以一介文弱書生之筆,真實記錄了民族的苦難,以筆彎弓,為全國抗戰(zhàn)貢獻力量。1928年“濟南慘案”發(fā)生后,大伯主編的報紙副刊,接連發(fā)表數(shù)篇雜文,對侵華日軍暴行進行譴責和聲討。1929年1月25日,他在《世界晚報》上發(fā)表短篇小說《戰(zhàn)斗斜陽》,揭露戰(zhàn)亂給人民帶來的苦難。
1931年9月18日,東三省淪陷,大伯在上海《新聞報》連載的長篇小說《太平花》中增加了抗戰(zhàn)內容。這是他所寫第一部帶有抗日色彩的作品,也是其“國難小說”的開端。此后,他又陸續(xù)發(fā)表《熱血之花》《東北四連長》《潛山血》《游擊隊》等一系列抗戰(zhàn)作品。
1932年為宣傳抗日,大伯僅用26天就寫了三篇小說——《九月十八日》《一月十八日》《仇敵夫妻》;一個劇本——《熱血之花》;一組筆記和二組詩——《健兒詩七首》《詠史詩四首》。這些作品輯為《彎弓集》。因為這些作品,大伯還遭受過日方威脅。1934年,他游歷西北,一路目睹了陜甘百姓的艱苦生活,了解到西北軍閥橫征暴斂、抓丁拉夫的暴行,憤而寫道:“西北之行之后,我不諱言我的思想變了,文學也自然變了。”旋即,他以西北人民生活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燕歸來》《小西天》兩部長篇小說。
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在武漢成立后,他被選為理事。他憂心戰(zhàn)事,在《新民報》上呼吁大家共赴國難,并給副刊起名“最后關頭”,意味著現(xiàn)在是國破家亡的最后關頭。
他那時候的生活十分清苦,老家還有十幾口人等著他的接濟。為了省錢,抗戰(zhàn)八年,他沒做過一件新衣服,唯一的一件馬褂還是在舊衣攤上買的。一家人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回到家鄉(xiāng),大伯于是給房子取名“北望齋”;蜀中多雨,每逢雨天,三間茅草屋總是漏水,所以又叫“待漏齋”??梢彩窃谶@樣的情況下,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隨筆詩文,并創(chuàng)作了《魍魎世界》和《八十一夢》等抗戰(zhàn)小說。
在中華民族蒙受日寇鐵蹄踐踏的生死關頭,大伯毅然堅守重慶達八年之久,凝心聚力,在炮火硝煙中完成800萬言的“重慶書寫”,成為創(chuàng)作抗戰(zhàn)作品最多的作家,實乃“筆尖上的英雄”。
從事新聞工作32年,大伯一生醉心寫作,生動地印證了魯迅先生的話:“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寫作上了。”1948年秋,大伯結束了近30年的報人生涯,直至1967年初去世。
“不為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正是源于這種超越,才讓他擁有率真與獨立,進而規(guī)避了一種狹隘與膚淺,成就了一種曠遠與深刻,把“口碑”留在了人民心中,留在歷史的深處。
(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