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五好友到火鍋店圍爐吃個火鍋,是不少人的聚會休閑選擇,但大家平時去火鍋店就餐時,會注意端上來的食材是否足量嗎?我們的記者也隨機選擇了我市的一些火鍋店,一起去看看有沒有貓膩。
市民:常去的火鍋店有標克重的嗎?基本沒有。
市民:肉類,因為它底下墊冰塊什么,會比較大差距,好像行業(yè)里面就默認這樣。
市民:消費者也沒有工具去測出它到底幾克,這東西你只能就是說看商家自己的一個良心。
記者 彭煜:我們發(fā)現(xiàn),去火鍋店消費,一些商家會在菜單上標明每份菜品的克重,但有一些只標明了份數(shù),我們覺得份量少了,也很難去判斷到底少了多少,那這次我們就帶上電子秤,去火鍋店實地稱看看。
我們首先來到位于海滄天虹的這家巴九門老火鍋,進入手機點菜頁面后,我們發(fā)現(xiàn)店內的菜品沒有標注克數(shù),只標注了價格,并配有圖片,記者選了毛肚、茼蒿等幾樣菜品,共消費180元,這些菜品是否有內部出餐標準呢,我們也找來了店員詢問。
火鍋店店員:“他說這個毛肚是200克,肉是150克。”“這兩個都是150克嗎?”應該是。”“那青菜呢?”“我不知道,我再問下。”
等待了幾分鐘,店員拿著一份茼蒿走了過來,想要換掉我們桌上的這份。
火鍋店店員:這個是200克。“那這個呢?”這個我不知道。“沒事你就留那個給我們就好。”
記者 彭煜:菜上齊了,我們先用50克砝碼校準一下,剛才阿姨和我們說(茼蒿)一份的出餐200克左右,130克,差了70克,毛肚的出餐標準是200克,我們可以看到毛肚是泡著水的,125克,差了75克,75克什么概念呢,差不多快少了六片毛肚的分量。

按照這家店一份毛肚48元的價格,75克就少了近40%,差了18元左右,而15元一份的茼蒿,也少了5元多。
火鍋店店員:(剛剛她是和我說毛肚一份有200克,但是我一稱只有120多克,怎么會差這么多)這毛肚才這么重嗎,我每天都要求他是200克,是我們的秤有問題嗎?肯定是(后廚)失誤,還是抓水上去怎么樣,你說他,他又說我給你省了(你們也沒有寫在菜單上面),菜單上面我們是都沒有寫的,比如我們去年毛肚很貴,我們就沒有200克,這種沒法寫,菜也少了,菜我倒是不知道多少克(你們這個是內部有出餐標準嗎),我們都有的,我們做長久生意的,肯定不能去克扣重量的
按照店員的解釋,這樣的缺斤少兩是后廚一時失職造成的,那其它火鍋店情況如何呢?我們又來到了位于呂嶺路的老碼頭火鍋,這里的菜單同樣沒有標注克重,但有一部分菜品可以選擇半份或整份,我們隨機點了毛肚、肥牛、土豆等幾樣菜品。
火鍋店店員:這(整份肥牛)是200克左右,這(半份羊肉)是100克左右,這個(青筍)是200克左右,這個土豆片250克左右,,毛肚在200克左右。
這些菜品的份量夠不夠呢?我們還是上秤稱一稱。
記者 彭煜:肥牛整份的克重大概是200克,198克,毛肚,一片還挺大的,158克,大概差了40克。
記者發(fā)現(xiàn),這家店的毛肚與出餐標準相差不少,“縮水”近五分之一。按照一份毛肚76元的價格,40克大約就少了15元。
火鍋店工作人員:上下差在5克以內,我們也是按照克數(shù)在出,我們的(毛肚)都是保鮮保水在那里的,因為我們是稱重出,它這個會失水,放這里久了也會影響,只是我們每份有個標準,因為我們自己也有在外面消費,我之前接觸的餐飲也沒有在菜單上標重量。
真的按這家門店的工作人員所說,火鍋店沒有在菜單上標注克重的嗎?在萬象城的這家湊湊火鍋,門店的紙質菜單上就明確標注了每份菜品的克重,那么這家店的菜品份量有沒有達到菜單上的重量呢?
記者 彭煜:白菜,切得很碎,266克,比菜單上大概少了30克,毛肚菜單上寫的是200克,底下都是水,182克,大概差了20克左右,里面水還挺多的,肥牛,菜單上是150克,132克,差了20克。
很明顯,這家火鍋店的一些菜品份量也與菜單上的有所差距,而在集美世貿廣場的小龍坎火鍋,這家火鍋店的菜品單價較低,靠近大學城,周末也會有不少大學生群體消費,那這家又是否能做到量足價廉呢?
火鍋店店員:肉類的話大概是120克左右,毛肚差不多也是100克左右,蔬菜大部分是150克,有的帶水它會看起來比較重。
記者 彭煜:現(xiàn)在我們來稱青筍片,138克,這個青筍片上面沾了一些水,不知道會不會也占到一定份量+毛肚,84克,一大片毛肚的差距+肥牛卷,她剛和我們說的是120克左右,106,也差了14克,差了一片,其實他們家份量和他們和我表述的整體差別不大,但就是有些差了一片左右,雖然說差距不大,但這里這么多桌,這邊少一片,那里少一片,很快也能湊出一盤的份量出來了,對我們消費者的權益也是一種傷害。
此次調查中,記者走訪了島內外的四家火鍋店,我們發(fā)現(xiàn),每家火鍋店都存在部分菜品缺斤少兩的情況,尤其是毛肚等單價較高的品種,更是重災區(qū),甚至連單價較低的蔬菜,也會有商家在其中做手腳。
看來,這火鍋店里的貓膩還真不少,食材不標克重,上菜又缺斤短兩,遇到這些問題,大家會維權嗎?有沒有相應的規(guī)范,來保障消費者權益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在采訪中不少市民表示,在火鍋店消費,多少都會遇到食材份量不夠的情況,特別是現(xiàn)在大部分火鍋店都沒有標注食材的克數(shù),很多時候就只能憑借菜單上的圖片來點單,甚至一些店鋪的菜單上連菜品圖片也沒有,食材的分量大小也只能看運氣。
市民:比如說他在圖片上畫的是一個看起來比較大份的,但是上來之后可能只是一人份的份量,也會碰到過。
市民:點菜的時候說不知道它是多還是少,要等到它食物出來的時候我們才會知道。
市民:有時候可能也會有一些面子上的問題,大家往往一起去吃火鍋的時候,可能很多人,那個時候可能更多的算了就這樣,下次就避免去這家,或者說避免去點這種類型的菜。
不少市民說,如果更多的火鍋店能夠將食材的克數(shù)標注在菜單上,這樣他們在點單時也能夠比較直觀地了解每份菜品的份量,遇到消費糾紛,維權也更有依據(jù)。
市民:他在價單上正常它單價是多少,那么它重量是多少就標明,至少大概了解一下它這個價位到底算不算合理的,給顧客自己一個選擇。
市民:作為我們消費者來說,我們還是希望相關部門可以把這一塊規(guī)范起來,當然如果是到克重是最好了,這樣子應該會更清楚一些。
律師表示,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的規(guī)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jù)商品或服務情況的不同,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規(guī)格等主要情況。火鍋店缺斤少兩的行為顯然損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但目前法律法規(guī)中沒有明確規(guī)定商家必須要在菜單上明確標明菜品的克重,所謂“規(guī)格”到底是明確的克重,還是大家日常生活中習慣使用的“份數(shù)”,沒有細化的要求,這也讓不少商家鉆了空子。
北京觀韜中茂(廈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許煒:其實法律它沒有明確要求說每一盤菜它要具體到多少克,有些消費者比如說有些人他會去帶個小秤子去稱,稱完之后發(fā)現(xiàn)它里面的重量跟所宣傳的是不一樣的,所以商家為了防止或者說避免消費者去(維權),所以說干脆就不(標克重)。
律師坦言,商家內部的出餐標準不對外公示,遇到消費糾紛,商家也可以將標準下調,再告知消費者這是對外標準,就會讓消費者陷入難取證、難維權的窘境。哪怕商家明確標明克數(shù)后存在缺斤少兩的情況,消費者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條款進行維權,一般就是獲得退一賠三的賠償,對商家而言,違法成本不高,難以起到震懾作用。因此,要想消費者的權益得到保障,還是需要相關管理部門加大執(zhí)法力度,并出臺具體規(guī)定,細化對相關要求,要求商家在菜單上標明這些商品的具體重量等相關信息。
北京觀韜中茂(廈門)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律師 許煒:有沒有相關的管理部門或者說內部的行業(yè)協(xié)會出臺一些行為規(guī)范要求,在明碼標價的同時,對這個重量進行限制,比如說在菜單或者他點菜電子系統(tǒng)上標明說這份菜的重量是多少克,并且標出。它的法律術語叫做溢短裝,會多出一些或者少一些,比如它標出正負在3%或者5%,這樣消費者看到價格以及份量之后,他有權自主選擇進行消費。(來源: 特區(qū)新聞廣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