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區(qū)有序開門迎客,餐飲場所重啟堂食,文化場館恢復開放……昨日恰逢周末,我市公共場所逐步開放,不少市民走出家門,享受美好休閑時光。
記者走訪看到各場所嚴格落實“預約、錯峰、限流、通風、消毒”等防控措施,嚴格查驗健康碼、核酸證明,嚴格執(zhí)行“戴口罩、一米線排隊、測體溫、掃碼進館”等流程。市民走出家門休閑時也都做好個人防護,積極配合各項防控措施。
體育中心
開設一個入口
高峰期限流
昨日上午10時許,體育中心體育場西南入口,一些市民正掃碼等候入場。記者了解到,入場人員需要提前在官方的微信公眾號上預約,在入口需要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碼和核酸證明,經(jīng)過測溫后才被允許入內(nèi)。
“上午來的人不多,下午4點到6點是人流高峰,其間將進行限流。”入口工作人員表示,目前體育中心體育場僅開設一個入口,限流400人。
在體育中心綜合館入口處,不少市民帶上羽毛球拍、籃球等,迫不及待地回到闊別一周的場館內(nèi)進行運動。記者注意到,現(xiàn)場設置了多個疫情防控提示牌,工作人員在入口一一查驗市民健康碼、核酸證明,由小喇叭和工作人員提醒市民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離有序入場。此外,入口還設有自動測溫門,入場者體溫超過37.3攝氏度將自動發(fā)出警報。
據(jù)綜合館工作人員周女士介紹,目前乒乓球館、羽毛球館、網(wǎng)球館等室內(nèi)場館已逐步恢復開放,各場館將按要求限流開放,并每日進行多次消殺。
圖書館
市民入館后
需全程佩戴口罩
昨日,市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qū)、集美新城館區(qū)、中山圖書館(鼓浪嶼分館)及各分館恢復開放。
在圖書館文化藝術中心館區(qū),綠色的涼棚搭設成了一個入口通道。通道口設置了入館預約、入館須知、張貼碼等提示牌,小喇叭循環(huán)播放著“請規(guī)范佩戴口罩、保持一米距離、來自中高風險地區(qū)的讀者拒絕入館”的語音。
工作人員透露,閉館一周恢復開放,入館前需查驗市民的健康碼、行程卡及核酸證明,市民入館后需全程佩戴口罩并間隔入座,館內(nèi)還有保安不定時巡邏提醒。同時,為避免人員聚集,對于僅有還書需求的讀者,工作人員建議他們到門口的自助還書處或不入館還書箱等進行還書。
餐飲企業(yè)
連夜安排消殺
控制堂食人數(shù)
昨日中午12點左右,記者來到湖里萬達廣場,其時正值午餐時間,不少市民在門口掃碼進入商場用餐。來到商場3樓,記者看到大多數(shù)餐飲店內(nèi)均有客人在享受美食。“您好,請出示健康碼和72小時核酸證明。”在一家閩菜餐廳外,工作人員耐心地為每一位進店客人測量體溫,他告訴記者,前日發(fā)布通告后,門店連夜安排人員進行消殺,同時在中午堂食開放前,還對店內(nèi)每名員工的核酸檢測情況進行檢查。
當日下午1點左右,在萬象城4樓一家日料店,剛吃完飯的陳先生告訴記者,昨日在廈門日報微信公眾號上看到第25號通告后,就想著趁周末帶孩子來解解饞。
“您好,需要間隔一張桌子落座。”中午11點30分左右,記者來到湖濱南路附近的黑明餐廳,此時正值午餐高峰期,不少市民在餐廳內(nèi)用餐。記者看到,市民隔著一張桌子用餐,主動佩戴口罩進行交流。“接到通告后,我們立即安排工作人員連夜加班,對餐廳后廚、就餐區(qū)、包廂等區(qū)域進行全方位消殺。”門店負責人黑明告訴記者,店內(nèi)有設置“一米線”,讓客人在排隊等位時能減少接觸,同時控制50%上座率,客人就餐需要間隔一桌就座。
景區(qū)
嚴格執(zhí)行防疫規(guī)定
加強宣傳防疫知識
昨日上午,恢復開放的園林植物園吸引了不少前來過周末的市民游客。在百花廳,市民游客均按防疫要求戴好口罩,相互保持距離欣賞園中美景。除了在園區(qū)入口處實行嚴格的疫情防控查驗措施,景區(qū)還加派志愿者為游客提供服務、宣傳疫情防控知識。胡里山炮臺也于昨日上午9點恢復對外開放。景區(qū)方面介紹,目前4D影院、迎客儀式表演、紅夷火炮清兵操演等仍然暫停開放,恢復時間將另行通知。
提醒
據(jù)廈門文旅消息,廈門園林植物園室內(nèi)景點、廈門科技館、惠和石文化園、集美鰲園、誠毅科技探索中心、廈門市文化館(市美術館、市非遺中心)、廈門市博物館、廈門市圖書館等場館景區(qū)有序恢復開放。
市文旅部門提醒市民游客,前往旅游景區(qū)、文化場館要記得提前了解開放信息,提前預約、錯峰出行,預訂后請憑本人身份證或預約二維碼檢票入園。進入景區(qū)、場館時請配合工作人員做好體溫測量、出示健康碼、掃場所碼,配合查驗72小時內(nèi)核酸陰性證明或24小時內(nèi)采樣記錄。(來源:廈門日報 記者 蒙婧 薛堯 吳君寧 實習生 劉小源 通訊員 彭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