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市召開疫情防控情況新聞發(fā)布會,市政府副市長廖華生、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新冠疫情防控首席專家王明齋介紹有關(guān)情況,并答記者問。
記者從會上獲悉,我市本輪疫情8月9日首次報告3例確診,已累計報告68例,8月18日實現(xiàn)社會面清零。面對BA。2.76新型變異株的空前挑戰(zhàn),面對6個感染源、3條傳播鏈的復雜局面,我市堅持“快、準、嚴、實、細”,各項措施有力有序有效,疫情總體得到控制。這是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guān)于疫情防控的總策略、總方針,在省委省政府的關(guān)懷和指導下,省工作組下沉我市,兄弟城市緊急馳援,市委市政府團結(jié)帶領全市人民勇毅前行、眾志成城取得的成果。
本輪疫情中,成千上萬的醫(yī)護工作者、疾控人員、社區(qū)工作者、公安民警、下沉干部、志愿者,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與時間賽跑、同病毒較量,全力守護這座有愛有溫度的城市。三伏天的太陽,使廈門人團結(jié)、文明的品行光芒更加耀眼;19日晚,當城市夜空點亮“中國醫(yī)師節(jié)”,許多市民感嘆“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運,我們就在廈門!”
發(fā)布會表示,抗疫成果得來十分不易,防疫還需慎終如始。當前,全國疫情形勢嚴峻復雜,隱匿傳播風險依然存在,奧密克戎變異株的狡猾與兇險還不容放松警惕。我市必須繼續(xù)堅持從嚴從實抓好各項防控措施。為了鞏固來之不易的成果,19日,市指揮部發(fā)布了第25號通告,推行所有入廈人員落地核酸檢測,要求全體在廈人員在8月20日至28日期間“三天一檢”。市民朋友可以通過“i廈門”公眾號或App入口,搜索“核酸檢測采樣點人流量分布”,查詢每個點位的人流情況,有序出行、錯峰檢測。
【問答】
查驗核酸證明可確保場所安全
掃場所碼方便記錄入場人員信息
問:為什么要求在公共場所要查驗核酸證明和掃場所碼?
答:新冠病毒感染者,一般表現(xiàn)為發(fā)熱、干咳、乏力等一些非特異的癥狀,還有部分感染者始終不發(fā)病,表現(xiàn)為無癥狀感染者。單純通過測量體溫和觀察臨床癥狀是無法識別新冠病毒感染者的。而核酸檢測是識別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診斷的金標準。
各類公共場所,是人群流動和聚集的地方,一旦有新冠病毒感染者進入公共場所,特別是室內(nèi)密閉、擁擠、不戴口罩的公共場所,容易造成疫情快速傳播擴散,成為疫情的放大器。
通過查驗一定時限比如說72小時內(nèi)的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確保公共場所的人員沒有感染者,該場所是安全的,這對進入該場所的所有人員是一種保護。
場所碼是特定場所的專有二維碼。通過掃場所碼,可以在自動核驗健康碼的基礎上,記錄進入場所人員的基本識別信息。假如發(fā)生涉及該場所的疫情,可以通過后臺快速調(diào)取進入場所人員的清單,盡快開展流行病學調(diào)查,識別和管控密切接觸者等涉疫風險人群,快速高效的控制疫情擴散傳播!
分秒必爭地與病毒比速度
跑在病毒的前面
問:此輪疫情,大家普遍感受到,應急處置人員都在夜以繼日、爭分奪秒。何為“以快制快”?
答:新冠病毒,尤其是當前的流行株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能力強,傳播速度快,在沒有干預的情況下會呈指數(shù)級快速傳播。要跑在病毒的前面,牽住疫情的牛鼻子,就必須要以快制快,分秒必爭地與病毒比速度,搶時間。
市民朋友們參加核酸檢測,核酸檢測機構(gòu)對采集的標本檢測,一旦發(fā)現(xiàn)有陽性標本,會立即報告疾控部門,疾控、公安、工信等部門組成的流調(diào)溯源專班就會立即啟動應急響應,對陽性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diào)查,查清楚陽性人員的感染來源、去過的場所、活動的軌跡、密切接觸的人員,對病毒污染的場所進行管控、消毒,避免感染更多人,對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轉(zhuǎn)運、集中隔離和核酸檢測,以免密接者在社區(qū)發(fā)病,傳染給更多的人。
有的時候,因為流調(diào)的電話晚了10分鐘,也許陽性人員就登上飛機去外地出差,把疫情風險帶給更多地方和更多的人。也可能陽性人員跟家人、朋友、同事在一起多呆了10分鐘,多打了1個噴嚏,就導致他的家人、朋友和同事感染。疫情就是命令,防控疫情、保護市民健康是疾控人員的使命,是不區(qū)分白天還是黑夜的。大家如果接到流調(diào)的電話,還請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耐心,認真回憶,如實回答,幫助疾控人員一起跑贏病毒,戰(zhàn)勝疫情。(來源:廈門日報 記者 陳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