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4月21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李方芳) “紅傘傘,白桿桿,吃完一起躺板板……”去年,一首魔性神曲在網(wǎng)絡上走紅。歌詞里提到的“紅傘傘”,原名叫做“毒繩傘”,含有神經、精神毒素,吃了會讓人產生幻覺,嚴重時甚至會導致人死亡。
當前,廈門氣溫上升,空氣潮濕,正是毒蘑菇瘋長的時候,又恰逢谷雨時節(jié),外出踏青的人多了,廈門市疾控中心提醒,愛嘗鮮的朋友們一定要警惕因誤食毒蘑菇導致的食物中毒。
毒蘑菇中毒到底有多可怕?
致命白毒傘,號稱“魔界大王”,50g(約一朵)就能致死一名成年人。每年,廈門各大醫(yī)院都能接診到因自行采食野生蘑菇導致中毒的患者。不久前,廣東梅州發(fā)生了一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導致4人重癥,吃的就是致命白毒傘。它所犯下的劣跡可不止這一次,自從被發(fā)現(xiàn)起,就頻頻上熱搜,造成至少30起事故、超過60人死亡。
除了致命白毒傘外,我省常見的毒蘑菇亞稀褶紅菇也毒性超強。它的外觀和無毒可食的紅菇極為相似,老百姓常因誤采誤食后出現(xiàn)橫紋肌溶解等癥狀,導致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不同毒蘑菇具有的毒素可能不同,產生的中毒癥狀也不同。毒蘑菇中毒的臨床分型主要分為七種類型:急性肝損害型、急性腎損害型、橫紋肌溶解型、溶血型、胃腸炎型、神經精神型、光敏性皮炎型。據(jù)統(tǒng)計,我國蘑菇中毒的平均致死率超過20%,有的中毒事故死亡率甚至達到100%!
土辦法辨別不靠譜!
鮮艷的顏色并不是毒蘑菇的唯一標志,有些毒蘑菇顏色并不鮮艷,卻也有致命的毒性,比如灰白色的灰花紋鵝膏就是毒蘑菇。
網(wǎng)傳的憑蘑菇顏色是否鮮艷、生長環(huán)境是否干凈、與銀器大米大蒜等同煮是否變色、是否被蟲子咬過、掰開是否流汁液、是否有鱗片、菌托菌環(huán)等等判斷蘑菇是否有毒,通通不靠譜。
就算你真的碰巧認對了無毒的品種,但是在野外,無毒、有毒蘑菇混長,無毒蘑菇也很容易沾染毒蘑菇菌絲。所以你即便吃的是無毒的品種,仍然會有中毒的危險,所以唯一的辦法就是不采不買不食野生蘑菇。
蘑菇中毒了怎么辦?
目前,對毒蘑菇中毒尚無特效解毒藥,因此中毒后應立即到醫(yī)院救治,同時盡快催吐,妥善保存殘留的毒蘑菇,以便醫(yī)護人員盡快確定中毒原因和對癥治療。
醫(yī)生特別提醒,蘑菇中毒后應警惕“假愈期”,部分病人經治療后,急性胃腸炎癥狀逐步緩解甚至消失。但由于毒素被腸道吸收入血后,侵害了實質臟器,會在1-2天后病情迅速惡化,出現(xiàn)肝、腎、心、腦等多臟器損害,尤以肝、腎損害為重。“假愈期”常常會讓患者、家屬忽視了病情的嚴重性而錯過最佳救治時機,常造成嚴重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