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18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陳磊) 即使已是立冬時節(jié),聽鳥鳴、聞花香,在公園里享受一段“治愈”的時光,或是跟著畫家們的筆觸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這是屬于廈門“四季如春”的幸福。
候鳥“先頭部隊”來報到
廈門迎最佳觀鳥季
廈門的好生態(tài)、好氣候全國聞名,這點不止人類知道,鳥兒們更懂。近日,廈門園博苑內迎來了一群抵廈過冬的可愛“小精靈”,它們是候鳥“先頭部隊”——鸕鶿,還有部分蒼鷺、野鴨等。據(jù)介紹,再過半個月左右,“主力部隊”也將大規(guī)模來此“安家”,直至明年二三月才會離開,廈門也迎來每年觀鳥的旺季。

▲鸕鶿 林斌享攝
廈門常見的鳥類有350種,其中超過一半屬于遷徙鳥。一般每年春季和秋季都是觀鳥的黃金時間,可以看到很多來廈門“做客”的鳥類。
這個時候也是觀鳥愛好者們最忙碌的時間,扛著長槍短炮整裝待發(fā),記錄下這些美麗的精靈。濕地、灘涂、林間是候鳥的棲息地,比如五緣灣濕地公園、杏林灣、筼筜湖、植物園、天竺山等地,喜歡觀鳥的市民在這些地方比較容易遇見它們。許多鳥類喜歡在陰涼的地方,所以清晨天微亮和傍晚夕陽西下時最適合觀鳥。
不過,在觀察、拍攝鳥兒時,應盡量保持安靜,不要干擾驅趕,盡量觀賞自然狀態(tài)下的鳥類??梢赃x擇穿顏色偏暗或是迷彩的衣服,太過鮮艷的著裝容易讓鳥類產生警惕心,拍照時也不要使用閃光燈,避免驚嚇、打擾到它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