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志秋在港口工作,起初負責開叉車。
臺海網(wǎng)11月3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在市民方志秋兒時的記憶里,湖里東渡一帶是清一色的矮房子,交通很不便利。如今,經(jīng)過30多年的發(fā)展,這一帶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初的矮瓦房早已被鱗次櫛比的高樓所取代。30多年的時光,方志秋一直住在東渡,從一個頑皮的小男孩一路成長,經(jīng)歷了就業(yè)、成家,步入中年,見證了這里的變遷,也收獲了幸福的生活。昨日,他向本報記者講述了他的圓夢故事。
最初在港口負責開叉車
夢想是當一個班組的班長
“那時的作業(yè)速度遠不如現(xiàn)在,一艘輪船靠岸,三十幾個集裝箱,我們要做一個星期”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10來歲的方志秋跟隨著父母搬進廈門島內(nèi),住在東渡。他回憶,當時一家六口人居住在只有十多平方米的小單間里,做飯要到門外去,廁所也是公共的。對他來說,那時童年最快樂的事,就是到海邊抓蝦抓螃蟹,玩得滿身裹著泥巴回家。他說,小時候,東渡一帶是清一色的矮房子,交通也不便利。他記得父親生病時,他從東渡步行到中山醫(yī)院,差點在騎樓中迷了路。
因為在東渡長大,他對碼頭有了好奇和向往。1992年10月,方志秋參加工作,如愿進入港務集團工作。他說,自己年輕時的夢想很簡單,就是當一個班組的班長。一開始,他負責開1.5噸位的小叉車。“當初開叉車的只是一部分人,還有不少工人是用板車拉貨。”方志秋說,那時的作業(yè)速度也遠不如現(xiàn)在,“一艘輪船靠岸,三十幾個集裝箱,我們要做一個星期。”
工作幾年實現(xiàn)“班長夢”
成“老班長”后仍不斷學新技能
“從前一個班組只有四五個人,現(xiàn)在一個班是上百號工人?,F(xiàn)在還有自動化碼頭,人只要在后臺操控就可以了”
過了幾年,方志秋的“班長夢”就實現(xiàn)了——成為叉車班的班長。但他卻不安于現(xiàn)狀,因為碼頭作業(yè)的機械在不斷地變化更新,他需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學會操作新機械。如今回憶起來,方志秋總覺得自己在不停地考證,家里的資格證書大大小小加起來有十多本。“汽車吊、輪胎吊、跨運車、正面吊……”方志秋細數(shù)著這些年他操作過的機械。
如今,方志秋是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海天碼頭流機班的班長,他笑稱自己已經(jīng)是“老班長”了。“流機”是碼頭流動機械的簡稱,涵蓋多種機械。“從前一個班組只有四五個人,現(xiàn)在一個班是上百號工人。”方志秋由衷感嘆技術的進步,“現(xiàn)在還有自動化碼頭,人只要在后臺操控就可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