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中的謝燕萍
臺海網(wǎng)5月30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 文/圖)5月14日8時42分,廈門110接到一通特殊的來電。接通報警電話,電話那一頭只有一陣咿咿呀呀聲。
接警員謝燕萍打破了靜寂:“您好!廈門110,請問您撥打110什么事情?”電話另一頭的報警人說話了:“嗯啊,啊呀……”但報警人的語言發(fā)音很不正常,還音調急促,聽得出報警人很著急。謝燕萍工作多年以來從未遇到這種情況,然而直覺告訴她,這絕不是一通“玩笑”電話,有人需要警察的幫助。
謝燕萍短暫思考之后,試探地問道:“你不會講話是嗎?”“你要報警是嗎?”電話另一頭再次傳來“啊、呀”的回答。謝燕萍初步判斷報警人可能帶有發(fā)聲上的障礙。
謝燕萍靈光一閃,敏銳地抓住通話過程中報警人語調變化的細節(jié),判斷報警人應該可以聽得懂自己說的話,并且有表達肯定或否定的能力。“我說地名,如果正確就‘嗯’一聲好嗎?”謝燕萍引導報警人用這樣的方式陳述信息。
根據(jù)地圖定位地點,謝燕萍詢問報警人是否在同安汀溪××村,得到報警人“嗯”的回答后,便與報警人通過簡單的“是或不是”的對話進一步確認具體地點。
當確認到門牌號時,謝燕萍跟報警人溝通:“門牌號是兩位數(shù)是嗎?第一位數(shù)字是多少,你就發(fā)出幾個‘啊’,你念幾聲,我就停在幾聲……第二位數(shù)字是幾,你再念。”運用這樣類似于“摩斯密碼”的信息獲取技巧,再加上反復核對,謝燕萍最終確認了門牌號。經(jīng)過3分鐘對話,謝燕萍得到具體地點,并立即指令民警到場處置。汀溪派出所民警根據(jù)110指令中的準確地點及時找到了報警人郭某。
原來,報警人郭某是一名語言障礙殘疾人,當日因家庭糾紛尋求民警幫助。隨后,民警聯(lián)系郭某家人共同協(xié)調處理,妥善處置了這起家庭糾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