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窩在床邊做作業(yè)
蝸居4平方米的出租房常常只吃1塊錢的葷菜
母親多年失去聯(lián)系10歲男孩與重病父親相依為命
臺海網(wǎng)2月24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林彬彬 文/圖) 父母等親人都早逝,全家僅剩兩口人,獨自一人撫養(yǎng)孩子的單親爸爸陳召林,多年來在廈門靠打工撐起一個小家。近年來,他又患上雙側股骨頭壞死,痛得無法工作才湊錢治療做了一側的手術,尚在恢復期的他,為了孩子,又忍受病痛,堅強地回到工作單位,繼續(xù)打工賺錢。
幸運的是,這個遭受多番風雨的家庭,一路上也得到不少愛心人士的關懷,有人獻愛心讓他治病,有人幫他介紹工作,有人給孩子送衣服、零食和盒飯……
“最近我的病越來越嚴重,都快無法下地。我兒子今年才10歲,如果我無法去上班了,甚至不在了,誰能來照顧他呢?”陳召林非常憂心,一方面想要嘗試再次做手術,讓自己恢復正常勞動能力,靠自己繼續(xù)撫養(yǎng)孩子;另一方面又寄希望于失去聯(lián)系已久的孩子媽媽,希望她能夠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nèi)幫忙照顧孩子。
1
4平方米出租房里炒1塊錢的豬胰吃
“我2017年2月腿部開始疼痛,本以為忍一忍就好了,后面卻疼得難以下地,查出患有雙側股骨頭壞死,直到去年六月份,我才湊錢動了一側的手術……”陳召林的遭遇令人感慨,作為一個10歲孩子的單親爸爸,家中的父母、弟弟和妹妹都早逝的他,在手術不久后就咬牙開始找工作,以維持生計。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他找到一份坐椅子上控制大門開關的活兒,靠此維持一個小家,一個月2100元的工資,大部分都花在孩子身上。
兒子陳奕源在老家讀小學四年級,上學期間是個無人照料的留守兒童,陳召林只能把他托管在每月1000元的私人全托班,寒暑假再把他接到廈門照看,連上班都帶著。“他小時候在廈門經(jīng)常調(diào)皮走失,我都報了好幾次的警,不敢讓他一個人待著。”

▲簡單的晚餐
思明區(qū)中山路附近一個月300元的出租房是怎樣的?樓房老舊不堪,樓梯道只有半米寬,房間不到4平方米大,下雨時還會漏水……但就是這樣的出租房,已是陳召林父子唯一租得起的房子,是他們溫馨的小家。
近日,導報記者走訪這對父子的小家時,他們正要開始準備晚飯,小小的出租房里連切菜的空間都沒有,陳召林只能拿著一個顏色有點像豬肝的豬內(nèi)臟,一瘸一拐地走到過道上,在一處昏暗的小平臺上,把豬內(nèi)臟切成細條。“這個東西很便宜,早上去八市買的,不按斤賣,一個只要1塊錢,能吃兩三頓。”陳召林手上切的東西叫做豬胰,大部分人都不喜歡,所以價格低廉,但這卻是他平時給自己和兒子補充營養(yǎng)的肉食。
除了炒豬胰,父子兩人還一起動手做了拍黃瓜和紫菜蛋湯。一盆米飯,兩菜一湯,這就是他們的晚餐。食材簡單廉價,房間狹小破舊,但父子兩人吃得很可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