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wǎng)10月2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哇!阿嬤好厲害,五子帶四,好大的狀元哦!”9月30日上午,一陣陣清脆的骰子聲在市愛心護理院響起。92歲的黃瓊濤老人博到狀元,周圍的護理人員和護士都豎起大拇指向她祝賀。黃奶奶聽力不大好,當(dāng)弄明白自己博到狀元后,開心得合不攏嘴。
9月30日,廈門市愛心護理院為全院270多位老人過中秋。跟往年不同,考慮到老人們的健康,護理院今年以樓層為單位將老人聚在一起博餅。
老人們歡樂開博 護理員貼心當(dāng)后勤
記者來到市愛心護理院11樓時,老人們已經(jīng)分兩桌坐好,準(zhǔn)備開博了。獎品相當(dāng)實用,包括濕紙巾、毛巾、洗發(fā)露、盒裝牛奶和罐裝奶粉。
左邊這桌,84歲的張秀玉老人第一個博,一把下去就是三紅。歡呼聲剛過,右邊也博出三紅了。第二輪更是火,93歲的邵佩秋老人收獲一個四進后,第二把就博到對堂,收獲一箱牛奶。
記者注意到,每次博到獎品,護理員們就會細(xì)心地用馬克筆在獎品上寫下老人的床號。一位護理員告訴記者,老人們記性不大好,怕他們拿錯獎品,這樣標(biāo)記后再給老人,就不會拿錯,也省得造成小糾紛。
過年過節(jié)很熱鬧 老人把這里當(dāng)成家
90歲的雷心勤老人在愛心護理院住快七年了,博餅時,她一直靜靜地坐著,無論是否博到獎品都微笑以對。老人說,她有三個女兒,分別在福州、泉州和廈門。她入住愛心護理院后,女兒們常來看她,都很孝順。“在這里和大家一起生活我很適應(yīng),我早把這里當(dāng)家了。這里過年過節(jié)很熱鬧,比家里熱鬧多了。”她說。
在12樓,記者見到了104歲的謝淑勤老人,她是愛心護理院里年齡最大的老人。因為行動不便,她無法跟其他老人一起博餅,但是躺在床上,她也能自得其樂。走進老人房間時,護士正在為她泡茶。在護士的幫助下,她小心翼翼地將杯口送到嘴邊,先感覺了一下溫度,覺得不燙才安心地喝了一口。護士說,老人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茶,這個習(xí)慣堅持了好多年。
喝完茶,老人又向護士要了一塊大白兔奶糖。護士說,老人吃糖只吃大白兔和冰糖,家屬經(jīng)常會帶大白兔過來。“有時來探望的人比較多,她還會拿出大白兔分給大家吃。”
【鏈接】
不回家過中秋 老人在這里不孤單
市愛心護理院院長楊美麗說,受疫情影響,從8月24日開始,他們才恢復(fù)家屬探視。探視制度也跟以往有所不同:根據(jù)床號和日期單雙,分上下午時段開放,即單日單床號、雙日雙床號的老人家屬來院探視,探視時間不超過1小時,探視期間家屬必須全程戴口罩,只能探視自家老人。
跟往年相比,今年中秋節(jié),家屬也不能將老人接回家過節(jié)。楊美麗說,這一規(guī)定也是為了保證老人的健康,家屬們也都很理解。為了讓老人過一個熱鬧開心的中秋節(jié),愛心護理院除了組織老人博餅外,還在節(jié)日期間為老人加餐、為需要的老人提供月餅,讓老人們度過一個健康祥和的中秋節(jié)。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