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fā)布了一份以《警惕“炒鞋”熱潮 防范金融風險》為標題的金融簡報,指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提醒各機構防范此類風險。
一雙球鞋,會牽出怎樣的金融風險?大家又該如何防范?
“炒鞋”背后可能存在金融違法問題
央行上海分行在金融簡報中提到,國內目前已有10余個“炒鞋”平臺。“炒鞋”交易出現了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一是“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二是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臺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桿服務,杠桿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三是操作黑箱化,平臺一旦“跑路”,容易引發(fā)群體性事件。金融簡報還提示,需警惕可能存在的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非法傳銷等涉眾型經濟金融違法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