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欄語
民生工作很小,細致到我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垃圾分類、健康步道、愛心驛站都是。
民生工作很大,關系到我們每個人的未來,房子票子、孩子教育、父母養(yǎng)老都是。
2019年,我們和廈門一起在成長,這座城市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一點一滴的變化,都凝聚著各個政府部門和所有市民的辛勤努力。
又到歲末年初,海峽導報聯(lián)合廈門各個政府部門曬一曬2019民生實事“年終成績單”。“成績單”要寫,更要曬,這也是對市民期待的最好回應。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成績單”,為美好生活點贊。
平安返廈、工會愛心驛站、職工學堂、會員服務日、醫(yī)療互助、共享職工之家、八大群體入會、掌上工會、暑托班、志愿服務……
圍繞廣大職工最關心、最直接、最現(xiàn)實的問題,剛剛過去的2019年,廈門市總工會持續(xù)發(fā)力、探索創(chuàng)新,想職工所想,急職工所急,為全市職工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交出了一份扎實的“成績單”。
截至2019年10月,廈門工會會員達169萬余名,持卡會員數(shù)達150萬。一說到工會,很多職工都覺得,她就像是暖心的“娘家人”,在職工需要的時候,她總是張開懷抱,送上最堅實、最貼心的港灣,讓職工有家、有愛、有溫暖。
平安返廈
鼓勵外來員工在廈建功立業(yè)
臺海網(wǎng)1月10日訊(海峽導報記者 錢玲玲/文 常海軍/圖 通訊員 鄧娜)2019年春節(jié)剛過,從全國各地返回廈門工作的外來員工就收到了一份暖心的“新春大禮包”,每人50-300元不等的交通補助。這是由廈門市總工會開創(chuàng)的一項普惠活動——“平安返廈”行動。
在廈務工的外地戶籍職工,春節(jié)后返回廈門工作,無論乘坐何種公共交通工具,可根據(jù)返廈路程獲得50-300元不等的交通補助(2020年補助標準又再次提高)。2019年,全市申請“平安返廈”交通補助并通過審核的職工超過10萬名,補助金額近1800萬元。
通過活動的開展,鼓勵外來員工返廈工作,在廈門建功立業(yè)。為方便職工申報,廈門市總工會打造了“智慧工會”,在線上即可實現(xiàn)交通補助的審核、咨詢等工作,讓職工“一趟也不用跑”。
從2014年起,“平安返廈”行動實施至今已投入9100萬元,惠及59萬名來廈務工人員。
工會愛心驛站
讓戶外勞動者感受家的溫暖
2019年5月15日,位于鷺江道建行大廈一樓營業(yè)廳的“工會愛心驛站”正式掛牌。走進驛站,空調冷氣撲面而來,桌椅、櫥柜、電磁爐、微波爐、飲水機以及應急藥品的醫(yī)藥箱等設備一應俱全。一杯水、一個清爽的歇腳地、一句溫暖的話語,處處都傳遞著正能量。
環(huán)衛(wèi)工人吳青松,在愛心驛站里轉了又轉,臉上露出了開心的笑容。“工會愛心驛站讓我們有個歇腳的地方,夏天口渴了有地方喝水,中午還能小憩一會;冬天可以吃上熱飯,不用再吃冰冷的東西。”他說。
工會愛心驛站服務于環(huán)衛(wèi)工人、交通警察、快遞員、送餐員、電網(wǎng)維修工、保潔人員、網(wǎng)約車司機、靈活就業(yè)等各類戶外勞動者,優(yōu)先選擇在戶外勞動者密集且臨街靠路、一樓的地點,就近就便解決他們的就餐、飲水、避暑、休息等問題。
目前,全市累計建設完成“工會愛心驛站”366家。
職工學堂
為職工提升素質“搭云梯”
在職場上,職工要經常給自己“充電”,才能不斷邁上新臺階。2019年4月27日,全市首批10家“職工學堂”獲得授牌。“職工學堂”以全市職工特別是產業(yè)工人為主要服務對象,以加強職工思想政治引領、提升職業(yè)技能素質、提高綜合文化素質為重點培訓內容,建設工會、院校、企業(yè)和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開放式職工學堂,打造職工終身教育平臺。“參加培訓充實了自己、提升了工作能力,還圓了學歷提升的夢想。”張陽,39歲,來自河南信陽新縣農村,通過報名參加“求學圓夢”學歷提升行動,他獲得了工商管理專業(yè)本科學士學位。
據(jù)悉,市財政每年補助300萬元,市總工會每年配套300萬元,統(tǒng)籌用于“求學圓夢”學歷提升行動和“職工學堂”職工終身教育項目。截至2019年11月底,職工學堂累計開展562場活動,服務職工20733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