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
軀體不適非器質(zhì)性原因
要考慮是不是心理問題
“帶孩子累、子女不理解、沒有朋友、難以融入新城市是黃奶奶向我反復強調(diào)的話題。”朱麗君說。
找到了心結(jié),通過藥物干預配合心理治療,黃女士的情況很快得到改善。積極進行自我救助的她主動加入了老年大學合唱團。由于這里有不少和她一樣從北方來的隨遷老人,她很快交到了新朋友,情緒好了,身體也康復了。
朱麗君提醒,老人若出現(xiàn)軀體不適又非器質(zhì)性原因,子女就要考慮是不是心理問題,盡早帶老人就診。
案例2
與女兒相處不開心搬出自住
不聽勸瘋狂投資致外債累累
78歲的曾女士5年前從東北來到廈門,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但因為生活習慣不同和育娃方式有分歧等原因,她與孩子常產(chǎn)生矛盾。
“我來廈門十幾年了,和母親分開的時間比較長,想著她年紀大了,又是自己一個人,就把她接來照顧,沒想到會變成這樣。”她的女兒說,過去一向溫和體貼的母親,自從來到廈門后,就變得煩躁、易怒,覺得孩子做的都不對。最終她還從女兒家中搬出,到外面租房住。
之后,老人在所謂“朋友”的介紹下,開始了近乎瘋狂的投資,孩子一勸阻,她就大發(fā)雷霆,稱不需要孩子的錢,要靠自己活得有尊嚴,與子女爭執(zhí)嚴重時,還揚言要斷絕關系。到后期外債累累,孩子見事態(tài)越發(fā)嚴重,便將其帶到醫(yī)院就診。
診斷
患上激越型抑郁
用投資宣泄不滿
“門診過程中她一直哭泣,還說,自己為什么一把年紀要和子女斷絕關系,是因為他們做得太過分了,搞投資就是不想靠他們。”廈門市仙岳醫(yī)院老年女病區(qū)副主任石磊說,曾奶奶出現(xiàn)了典型的激越型抑郁的表現(xiàn)。由于心中有怨,多重刺激導致漸漸發(fā)生抑郁情緒,她通過沖動、瘋狂的投資行為,來宣泄自己的不滿。
分析
嘴上說“沒有心情不好”
但行為和軀體已經(jīng)表達
“在門診接診的老年患者中,與激越型抑郁相比,隱匿性抑郁更為常見。”石磊說,老人們嘴上說著自己沒有心情不好,但是行為和軀體卻表達了他們的心情。
“這種以軀體癥狀和疑病為主訴來就診的老年患者,占老年抑郁焦慮患者的1/3以上,這也是老年抑郁的一個特點。”石磊說。
多重因素共同作用影響
隨遷老人更易焦慮抑郁
“老年抑郁焦慮問題,占據(jù)老年精神心理門診和住院患者的一半,其中女性更多。”石磊表示,老年人在社會角色轉(zhuǎn)變過程中,面臨著較多生活事件的刺激和客體喪失,同時,身體機能不斷退化,多重因素影響下,抑郁頻發(fā)。隨遷老人受到文化差異、與兒女生活方式差異、社會角色的轉(zhuǎn)變等影響,更容易引發(fā)焦慮抑郁問題。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博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張晉崗說,孤獨感是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心理狀態(tài)。遠離故土的隨遷老人很難在新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家鄉(xiāng)記憶,孤獨感會更強烈。
想改變老人固有觀念
會讓老人更無價值感
張晉崗說,老人因為年齡大了,許多觀念已經(jīng)固化,年輕人若想調(diào)整、改變他們,雙方都痛苦,也會讓老人覺得自己更加沒有價值,加深他們的孤獨感。老人幫忙帶孩子,子女們應該意識到,父母不是免費的“保姆”,要心存感恩,多理解他們的不容易。
石磊建議,子女們應給予老人更多的關心和陪伴,多陪老人聊聊天;如果真的抽不出時間,要鼓勵老人多參加社區(qū)活動,如合唱團、舞蹈隊等,也可以給他們報名參加同齡人的團體旅游等。同時要留心老人的身體和情緒變化,如果發(fā)現(xiàn)老人有找不到原因的軀體不適,或明顯健忘、不愿與他人接觸的情況等,一定要及時就診老年精神心理專科門診。
別大意!
老年抑郁易致癡呆
“研究表明,近20%的60歲后起病的老年期抑郁最終轉(zhuǎn)變?yōu)榘V呆。”石磊提醒道,老年期的抑郁很可能提示癡呆的早期,切不可大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