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伏季休漁期將至,有的市民忙著囤魚。
,臺海網(wǎng)4月25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 5月1日起,為期三個多月的伏季休漁即將開始。近期市場以“本港海鮮”為賣點的一些海鮮品種,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漲價,養(yǎng)殖的冰鮮、活鮮魚類價格則保持穩(wěn)定,金鯧、海鱸魚等品種將是休漁期間市場的有力補充。市民囤海鮮可不必考慮這些養(yǎng)殖品種。
有人從上周開始囤魚 本周末將出現(xiàn)高峰
今年,福建省海域?qū)?月1日開始伏季休漁,并按照經(jīng)緯度劃分,于8月16日12時和9月16日12時分別解禁。這意味著,要吃上最新鮮的本港海鮮,市民需要等上至少三個多月的時間。
最近,“休漁”“漲價”,幾乎成了海鮮銷售商嘴中的高頻詞。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即便休漁期還沒有到來,部分品種的本港海鮮價格已出現(xiàn)小幅度上漲。如,此前每斤十二三元的冰鮮巴浪魚,漲到了18元;一斤35元的白鯧魚,漲到了43元。
“這周末會更貴,因為接下去一段時間就沒這么新鮮的貨了。”在第八市場,一名攤販告訴記者,實際上,從上周開始,就有市民陸續(xù)往家里“囤貨”,這周末沖著“休漁”買魚的人會更多。
“我家凍柜里已經(jīng)填了半抽屜的魚貨。”正在挑魚的市民蔡女士說。她還分享自己的小竅門:囤魚一般不能過水,只需把最容易腐壞的內(nèi)臟取出來,用保鮮袋包好直接冷凍。這樣儲存三五個月不是問題。
她告訴記者,半抽屜只能吃一個月不到的時間,之后準備采購海釣的魚。“如果買海釣黃翅,一斤將近100元,黑翅魚或其他品種也要大幾十元,成本確實比較高。當然,市場上也會有些凍魚出售,但鮮度就差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