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心人士與流浪狗的合影
臺海網(wǎng)11月5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朱黃 林毅彬)“當您每天回到家,親人煮好了可口的飯菜等你時,你是否曾留意過,在我們周圍還有這樣一群生命,在寒冷的夜晚里,它們饑腸轆轆,帶著病殘的身軀,為了躲避兇殘的捕殺,正瑟瑟發(fā)抖地露宿在樓道里、草叢中、大樹下、墻角旁……”這是網(wǎng)友發(fā)的一個倡導關愛廈門流浪貓狗的帖子。
當越來越多的流浪貓、狗游蕩在外,進而衍生擾民、摩擦等一系列問題后,令人頭疼的流浪狗問題隨之而來。不少市民關心流浪狗的命運,很多愛心人士也加入到救助流浪狗的義工隊伍中。
義工們紛紛表示,救助流浪的寵物貓犬,更多是想為廈門的城市文明發(fā)展盡一份力,這需要相關部門周到的管理服務,也需要更多民間愛心力量的加入。
長跑世界冠軍把收留流浪狗當“職業(yè)”
張林麗是長跑世界冠軍,曾打破3000米世界紀錄,她帶頭創(chuàng)辦的廈門玉米地小動物救助站,現(xiàn)已發(fā)展成全市最大的民間流浪狗救助站。
十幾年前,張林麗無意中認識了一只叫歡歡的流浪狗,似乎特別投緣。歡歡一路跟著回家,她才發(fā)現(xiàn),歡歡的尾巴爛了。平時她就喜歡狗,于是花了1000多元把歡歡治好了。
看到歡歡歡快地奔跑著,張林麗卻輕松不起來。“廈門應該還有很多這樣的流浪狗,它們該怎么辦呢?”
從此,張林麗開始留意島內周邊的流浪狗,決心救助這些無依無靠的小家伙,成了流浪狗的“職業(yè)救助人”。
張林麗救助的流浪狗中,多數(shù)是被主人拋棄的,有的生病,有的遭遇車禍,甚至還有的被虐待。
漸漸地,她把越來越多的精力投入到收養(yǎng)流浪狗中,家人開始出現(xiàn)反對的聲音,丈夫多次與她爭吵,朋友、同事也表示不理解。“每次看到傷殘的流浪狗,我兩條腿就挪不動步,于心不忍啊。”她說。
不過,在張林麗的堅持和勸說下,丈夫最終體諒了她,也加入了救助流浪狗。家里最怕狗、最反對收養(yǎng)流浪狗的公公,也加入了,好幾次深夜,一聽到狗出事,公公都趕去照料。
志愿者們共同搭建小動物救助站
最初,張林麗在島內租平房收留了六七只流浪狗,沒想到后來一發(fā)不可收拾。
得知她在收留狗狗,越來越多的人把不想養(yǎng)的狗送來。此時,島內的小救助站已無法容納這么多狗狗,她便開始尋找更大的地方建立救助站。救助站被命名為“玉米地救助站”。
2009年,玉米地救助站從島內搬到同安西柯一個舊廠房??招拇u、石棉瓦、防曬網(wǎng),還有小隔間,雖然簡陋,但所有設施都是張林麗和7名志愿者一手搭建起來的。
張林麗忙不過來,雇了一個工人專門照顧救助站的狗。曾經(jīng)也有很多義工過來幫忙,但堅持下來的不過七八人。
救助站的開銷越來越大,開始出現(xiàn)經(jīng)濟困難。張林麗和堅持多年的幾名義工,一起出錢,平時多出力,盡力維持,并在社會上發(fā)出求助信息。一名在廈門做生意的臺灣女商人,主動提出每個月承擔20袋狗糧。
工作、家庭、救助站,每天連軸轉。張林麗說,她也愛美,可是沒有時間打理自己,沒有時間逛街。
很多人不理解,她為什么要這么做?
張林麗說:“現(xiàn)在更多的是出于一份責任。救助站里的狗是被遺棄的,有的因為生病,有的因為車禍,有的因為主人嫌麻煩,但我做不到視而不見,只能將它們帶回來。我相信,狗跟我們人類一樣,每一條狗背后都有一個故事,每一條生命都值得我們去尊重。流浪狗的來源主要有兩個途徑,一個是走失,另一個是因為各種原因被主人拋棄。所以我們也呼吁各位養(yǎng)狗人,外出時一定要拉好狗繩,照看好自己的狗。另外,狗狗生病時,千萬不要隨意拋棄它們,養(yǎng)了它就要關心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