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7月16日訊 (海峽導報記者 梁靜 黃智敏/文 常海軍 陳巧思/圖)他們雖然年紀尚小,卻早已飽嘗生活苦難、世間冷暖。盡管命途多舛,他們仍然昂首挺胸,堅定地向厄運宣戰(zhàn),憑著自身努力,叩開了大學之門。
為了幫助更多的寒門學子順利走進大學,由海峽導報和廈門市教育基金會連續(xù)15年攜手舉辦的“幫我一把我能飛”愛心助學活動,將于今天再次正式揚帆起航。
今年的助學,我們仍將派出多路記者深入貧困生家庭,采寫勵志故事、感人事跡,并對幫助他們的愛心人士善舉進行采訪報道,傳播社會正能量。
接下來的這一個多月時間里,本報“愛心助學”版面即將呈現的這批準大學生,都沒能得到命運的眷顧,災難不止一次降臨在他們身上。其中有的學生父母早逝,留其一人孤獨且艱難地求學;有的學生父母身患重病,家里失去頂梁柱;有的學生自己身患惡疾,同時承受著生活和身體的雙重苦難……但是,他們總能在逆境中奮起。別忘了,他們才剛滿十八歲。
幫他們一把,助他們高飛吧!
即日起,歡迎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yè)單位、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以團體、個人名義報名助學,加入我們的助學之旅。
以往,每年助學接受的每一筆捐助,我們都會在次日的版面上向社會公布捐款人、捐款金額、資助對象,以及捐款總額等愛心助學明細賬,接受社會監(jiān)督,每年到了助學活動結束當天,助學金的發(fā)放情況也全部都在版面上進行了公示,今年也不例外。今天,愛心助學活動再度揚帆起航,希望越來越多的人獻上一片愛心,伸出雙手,用愛心點燃希望,用行動播撒溫暖的陽光,讓更多困難學子圓夢校園。
數據
全市申報貧困生698人 一大半是非本市戶口
導報記者從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獲悉,今年,全市各校(區(qū))申報的應屆高中貧困畢業(yè)生總數有698名。
申報貧困畢業(yè)生的有廈門一中、雙十中學、外國語學校、廈門二中、廈門六中、集美中學、同安一中、翔安一中等市屬校,還有思明、海滄、湖里、集美、同安等區(qū)的區(qū)屬校。
申報人數最多的區(qū)是同安區(qū),達到116名,還不包括在同安一中等市屬校就讀的學生。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越來越多外來娃來廈就讀,申報貧困生的外來戶口人員也逐年增多。今年,這個數字達到387人。
對此,廈門市教育基金會表示,進城務工人員為廈門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對隨遷子女也要一視同仁,盡力資助,確保他們都能順利上大學。
為了對捐資人負責,確保“精準助學”,市教育基金會在收到申報表后,按照每年的慣例,將組織志愿者到申請者的家庭走訪,核實貧困情況。今年,來自廈門戴爾公司、廈門國際銀行廈門分行、南普陀慈善基金會、福信慈善基金會、鷺島義工協(xié)會、廈門市現代物流業(yè)商會、眾冠捷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等多個單位的志愿者,將對698名申報者逐一家訪。
感恩
過去一年“牽手行” 關愛從未間斷
在過去的十四年里,在全市無數愛心人士、愛心企業(yè)的傾囊相助下,愛心助學籌集了超過一千萬元的善款,幫助400多名同學圓了自己的大學夢想。雖然每年的愛心助學活動都只持續(xù)一個多月,但鷺島的助學之行,從未止步。
自去年8月份第14屆愛心助學活動圓滿落幕后,愛心助學的配套活動——“愛心牽手行”一直在行動。這一年里,許許多多的愛心人士與貧困生們一對一結成了愛心幫扶的“對子”。其間,就算孩子們奔赴各地上大學,他們對每個貧困生的關愛仍在繼續(xù)。
因為在助學活動中,很多愛心人士都發(fā)現,這些貧困孩子或許遭遇不同,但他們的內心卻有著同樣的渴望,渴望能夠感受到猶如父母或親人般心靈層面的關愛。
于是,他們走進貧困孩子的家庭,走到他們的身邊,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去體會他們的體會,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精神層面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幫助和支持。所以,當初那些自卑的學生,如今都漸漸變得更加開朗,也更加自信。
就像廈門市教育基金會理事長潘世建當時說的,“精準扶貧”除了用錢,更要“用心”!在持續(xù)進行的“牽手行”中,我們的助學活動,希望更多地在精神層面給予孩子們猶如親情般的持續(xù)關愛,幫助每個孩子更好地成長。
今年,我們再次誠摯地歡迎您和貧困孩子“結對子”。若您有此意愿,可以撥打本報助學熱線留下您的聯(lián)系方式,我們將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與您對接,為您搭建與貧困孩子結對子的橋梁,愿每個孩子都不再孤單。
愛心改造 讓孩子的家更有溫度
中建三局廈門分公司加入愛心助學活動
愛心之路走到第15年,凝小愛、成大愛,很多愛心人士、企業(yè)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幫助每一個需要的人。
今年,中建三局集團有限公司廈門分公司(以下簡稱“中建三局廈門分公司”)加入愛心助學活動,在愛心助學15周年之際,發(fā)揮他們所長,為高考學生改造房屋,解決高考困難家庭的住房之痛。
據悉,中建三局廈門分公司將從今年受資助的高考學子中選出3戶,由項目團隊進行設計、施工,為他們的老舊房屋進行“愛心改造”,改善他們的居住環(huán)境。
中建三局廈門分公司是上世紀80年代第一批進駐廈門、服務特區(qū)建設的中央建筑企業(yè)之一,先后打造廈門金融中心大廈、中航紫金廣場、廈門中心大廈、復旦中山廈門醫(yī)院、集美新城市民中心、福州長樂機場等精品地標,為福建經濟建設發(fā)展貢獻中建力量。
作為央企,公司不僅承擔著建設魅力海西的任務,努力點綴城市最美的天際線,讓老百姓住上安心舒適的房屋,更肩負著回報社會、奉獻愛心的責任。公司不忘本職,熱心公益,開展為“奇跡寶寶”捐款、助力“莫蘭蒂”臺風災后重建工作、建筑工人集體婚禮、建筑工人入會集中行動等愛心活動,深入踐行央企的社會責任。
“導報的愛心助學活動已是第15個年頭了,今年很榮幸能夠有機會參與進來,這是我們踐行‘拓展幸福空間’企業(yè)使命的初衷,也是貫徹落實十九大關于精準扶貧重要精神指示的重要行動,更是作為大國央企的職責所在。”中建三局廈門分公司承建過各類地標建筑,有商務寫字樓、有保障房、有醫(yī)院、有住宅,“這次,我們用自己的建筑特長,為寒門學子的房屋進行‘愛心改造’,讓他們住得更舒適、更安心,能更加刻苦學習,茁壯成長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之才。”
導報記者 崔曉旭 通訊員 許盼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