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硬幣學問多
除了大小金幣外,硬幣展上還有很多“冷知識”令人大開腦洞。
比如,一些硬幣的邊緣帶有絲齒,很多人都習以為常了。可要說絲齒的最初設計者是誰?作用是什么?不少人就蒙了??催^硬幣展,你就會知道,大名鼎鼎的牛頓在兼任英國皇家鑄幣局總監(jiān)期間,為解決“打制硬幣”被剪邊使用的問題,在硬幣邊部增加了絲齒。如今,絲齒發(fā)展演變出了多種形態(tài),其最主要功能是防偽。
還有,小小的一枚硬幣,其實身上含的防偽技術層出不窮:材料防偽、圖文防偽、結構防偽和邊部防偽,僅以圖文防偽為例,又可分為隱形雕刻、微微縮圈紋、激光暗影、全息、彩印技術等。例如,建軍90周年紀念幣的“9”字上,就有“八一”字樣的隱形圖紋,要通過不斷變換角度才能看到這兩個隱形字;還有,我們常見的1元硬幣上,在邊部有“RMB”及花紋圖樣,這則是以滾字工藝來提高防偽性能、增強防偽效果。
這個展覽上,還設置了一個特別的體驗環(huán)節(jié),觀眾可以在“手打章”項目中,自己拎起沉重的大鐵錘,打出一枚紀念章,體驗傳統(tǒng)制幣的感覺。
展覽免費開放至17日
據(jù)悉,自1957年12月1日正式發(fā)行人民幣硬幣起,我國共發(fā)行了4套流通硬幣、109枚普通紀念幣、2000余種貴金屬紀念幣。硬幣發(fā)行60周年紀念展從去年國慶節(jié)在上海首展開始,分別在北京等八個城市舉辦,廈門展是此次全國巡展的收官之站。廈門展覽免費開放,持續(xù)至1月17日中午12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