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島

史跡館
臺海網(wǎng)12月20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今日上午,中山公園舉行90周年紀念活動。改造后的兒童島、動物園及中山公園史跡館也正式對外開放。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園內(nèi)的兒童島和動物園的入口都設置了人流監(jiān)測系統(tǒng),顯示“今日入園人數(shù)”和“當前在園人數(shù)”。備受市民關注的兒童島,設置了兩個主出入口,每個游樂項目都配有工作人員,還設置了相應游玩規(guī)則,標明注意事項等。游樂項目有體能魔方、小房子樂園等。
市民嚴女士就住在中山公園北門附近,她說:“我每天都從樓上往下看,今天看到兒童島開放了,馬上帶小兒子下來玩。不同的項目有不同的功能,孩子在這里既得到鍛煉,又玩得開心。”目前,兒童島免費對外開放,開放時間為上午8點15分到下午5點15分。
思明區(qū)園林綠化管理中心副主任劉衍成介紹,兒童島的設備都經(jīng)過了專業(yè)特種設備檢測機構的監(jiān)測,并配備了保安,下一步還將在這里設立志愿服務驛站,提供便民服務。
不僅兒童島變化大,曉春樓也變身中山公園史跡館。史跡館包括三個展館,第一展館通過老地圖、歷史照片、《廈門中山公園計劃書》等珍貴史料,介紹中山公園的“建園緣起”,“建設之初”和“歷史記憶”等;第二展館介紹與中山公園相關的歷史人物;第三展館則是中山公園的大事年表。
昨日公園東門外還舉行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學習黨的十九大精神”書法作品展,展出160多幅作品,將持續(xù)到下月10日。
【鏈接】
廈門中山公園
廈門中山公園始建于1927年,1931年建成開放。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倡導的“天下為公”精神,題名中山公園。當時公園納入了廈門島上原有的三條河、三道溪的水流,直通大海,園中有12座橋,以及亭、臺、閣、榭、碑十多處,在國內(nèi)同名公園中最具特色,被譽為“華南第一”。這里舉辦過廈門市第一屆運動大會、慶祝解放活動、二十載元宵燈會等眾多政治、經(jīng)濟、文化、體育活動。
在歷史的變遷中,中山公園南半園的南大門、地球儀、紀念碑、網(wǎng)球場及其附屬設施、薔薇亭、運動場、游艇碼頭、挹翠山館等被毀,魁星河填為平地,圍墻大部分被拆。
今年1月,中山公園迎來了首次大改造,改造范圍包括了魁星山、親水平臺、兒童島、動物園、曉春樓等。本報持續(xù)關注改造提升工作,圖文并茂地報道了中山公園變化的全過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