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背景】
傳承百年技藝
制作遵循古法
據(jù)同安文史工作者楊志剛考證,云洋手工面線的制作歷史有百年以上。據(jù)記載:云洋村楊氏克眉、克安兩兄弟在清道光、咸豐年間已因制作手工面線而發(fā)家,各蓋了一座大厝。
楊志剛說,上個世紀云洋手工面線公私合營,由村集體和業(yè)者合資成立泉源面廠,分手制、機制、熟面三班組,用工百余人。后來,手制面線組獨立分出成立格仔面廠,楊樹森任負責人,有工人40多人,1982年至1991年為廈門糧食局代加工手工面線。當年過節(jié)時候,廈門市區(qū)的干部可買4包面線。此后,因失去統(tǒng)一銷售渠道,面廠逐漸萎縮,從業(yè)者自立,云洋手工面線又回歸夫妻作坊時代。
傳承百年技藝,制作遵循古法。據(jù)楊樹森介紹,云洋村手工面線是地道廈門面線的代表,和外地面線相比,云洋面線保存期長達一年,靠的是制作手藝。云洋面線特別有韌性和彈性,一捆曬干的面線拋到地上也不會輕易折斷,放在水中煮4個小時不會糊成一團。面線又細又長,有師傅測量過,23根面線的直徑相加僅約1厘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