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11月3日訊 據(jù)海西晨報報道 今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jié)已經進入倒計時。無論是賣家還是物流公司,都已經在為了這場“雙十一”的購物戰(zhàn)爭做最后的沖刺。為了吸引消費者購物,眾多電商平臺紛紛推出名目繁多的打折促銷活動,但不可規(guī)避的是,背后也潛藏著一些產品質量貨不對版、快遞服務滯后、售后服務難保障等問題。更有不少騙子瞄準時機,使出渾身解數(shù),進行“大采購”———冒充客服編造退款騙局、以預售為噱頭來行騙、打著“搶紅包”的幌子進行病毒傳播……
為此,晨報攜手廈門市反詐騙中心和廈門市市場監(jiān)管局12315,在“雙十一”前期發(fā)布消費提醒:別光顧著“血拼”,擦亮眼睛,謹防掉入虛假低價陷阱。
騙術1
冒充客服編造退款騙局
小王是廈門某投資公司職員,去年11月28日下午,她的手機突然響了,一看,是一個歸屬地為廣東的陌生號碼。對方自稱是某購物網站客服,并能準確說出小王的名字,還告知小王:“您的訂單出現(xiàn)異常,需要辦理退款。”小王想到“雙十一”期間,她確實有在該網站買了東西,便相信了對方。
隨后,另外一個陌生號碼發(fā)來一條短信,內容包含有一個網站鏈接,小王就點了進去,出現(xiàn)的網站和她當時買東西的網站“長得”一樣。小王就填寫了手機號、身份證號碼、銀行卡號、銀行卡密碼及驗證碼。
填完后,小王突然收到一條扣款4080元的短信。這時小王才意識到被騙了,趕緊報了警。
提醒
騙子事先掌握受害者的個人信息,并借部分購物網站利用“雙十一”舉行促銷活動、網購數(shù)量激增的特點乘虛而入,冒充客服的詐騙警情在去年“雙十一”后呈井噴之勢。騙子所發(fā)來的網站,均為假冒偽造的釣魚網站。
市民勿輕易點擊陌生鏈接,如確實需要辦理退款,務必登錄網購平臺的官網進行咨詢和申請。
騙術2
以預售為噱頭來行騙
小林是一個網購愛好者,上月底,她收到一條陌生號碼發(fā)來的短信,“11·11預售、剁手價、包郵”等字眼讓她頗為興奮,于是,她點擊了短信里的鏈接。這時,手機界面出現(xiàn)空白頁,且一動不動,小林遂重啟手機,沒想到重啟后,她接連收到幾條銀行短信,其銀行卡內共被轉走3000元。
小林趕緊凍結了銀行卡,并報了警。警方發(fā)現(xiàn),詐騙短信提及的網店,小林此前曾消費過,這說明小林的購物記錄已被盜。此外,小林手機還中了木馬病毒,這才使得其銀行賬戶被盜走30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