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雞巷留下“探天”許多童年回憶。(供圖/“探天”)

▲賣雞巷(資料圖)。
臺海網(wǎng)10月24日訊 據(jù)廈門日報報道,本報“百家村之聲”網(wǎng)絡(luò)電臺最新一期“正港廈門人”節(jié)目講述了80后海歸楊羽翔和“老廈門”之間的故事——為老廈門繪制地圖。那么,也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你,對“老廈門”知之多少?又和“老廈門”有著怎樣的故事?歡迎您撥打本報熱線968820與我們分享和“老廈門”之間有趣的聯(lián)系。
●傾訴人:網(wǎng)友“探天”
●年齡:61歲
●職業(yè):退休人員
文/本報記者 郭桂花 整理
賣雞巷——老廈門一條鮮為人知的小巷,全長不過三百米,呈丁字形。在這里我生活了長達28年?,F(xiàn)如今每當有閑暇時間,我總愛回到這里走走,想尋找童年時代的記憶,尋找那種溫馨的感覺。
常到賣雞巷尋童年回憶
當年的小巷充滿著生活的氣息,和我年齡相仿的兒童聚集起來有上百人,可想而知那時熱鬧的景象。還有家家戶戶的阿婆、阿嬸都在家門口洗洗刷刷、說東道西,雖然有些吵鬧,但也能顯現(xiàn)生活中的點滴溫馨。
當年,我們這些孩子不像現(xiàn)在的孩子有那么多的玩具,各種水果的核,像龍眼核、荔枝核、柿子核等,都成為我們十分喜歡的玩品。還有諸如打陀螺、斗蟋蟀、抓金龜、“新抓舊”、三步不準動、十二生肖等游戲,數(shù)不勝數(shù),都非常有意思。
有時,我會站在我原來住的家門口,壯著膽子敲響對面人家的門。年輕時,此戶人家有五兄弟,我經(jīng)常和他們每人出上一元,買些米酒,買一些下酒料,坐在他們家那個很小的自制的涼臺,幾個人擠在那里,邊喝、邊彈著吉他,吹著口琴,唱著歌。
重游故地,出來開門的是一位八十幾歲的老婦人,我認得她就是那五兄弟的母親,她卻已完全不認得我了。她的幾個兒子都已陸續(xù)搬出去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