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wǎng)8月30日訊(海峽導(dǎo)報記者 余健平)野生黃花魚如今賽黃金。在海邊長大的讀者說:“我小時候,黃花魚吃到怕!”這還真不是吹牛,東山漁民老陳記得,1975年前后,他釣了四條黃花魚約100斤,只跟人換了一麻袋地瓜。那時,十幾斤的黃花魚,每斤也才2-3角錢,40年后的今天,黃花魚的價格已漲了幾千倍。
價格越高,商家的歪點子就越多。東山漁民阿邦透露,為了多賣錢,有些船長會給黃花魚打針注水,到了商家手上,再補幾針,一條魚就能多賣上百元,一般人還看不出來。怎么辨別“水”貨,真是考驗消費者的眼力。再說了,養(yǎng)殖的黃花魚,一斤20元,同等規(guī)格的野生貨就要一百多元一斤,消費者又該如何辨別二者差距?
有一條黃花魚擺在你面前,你知道如何辨別好貨,又該怎樣煮出它的鮮美嗎?導(dǎo)報記者為你一一道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