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黃茜卡與美國洛杉磯夢幻交響樂團合作演出。

黃茜卡養(yǎng)貓愛貓。林曉云攝
受訪者:黃茜卡
小提琴演奏家,生于鼓浪嶼,美國南加州大學小提琴演奏博士、美國Azusa Pacific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助理。
臺海網(wǎng)8月22日訊 據(jù)廈門晚報報道,鼓浪嶼音樂傳承不斷,出生于鼓浪嶼的小提琴家黃茜卡本月成為美國Azusa Pacific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助理。
這個夏天她喜訊頻傳:5月獲得最佳USC大學榮譽杰出校友稱號;之后受邀擔任美國著名樂團新西部交響樂團、洛杉磯夢幻交響樂團的小提琴首席。
鑒于此,黃茜卡獲得了美國政府頒發(fā)的“杰出人才”榮譽,并被稱為中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
在美國盡自己所能,推廣鼓浪嶼的音樂文化
黃茜卡在美國生活學習了8年,一直很活躍。被采訪時,她總談到鼓浪嶼,希望讓更多人了解鼓浪嶼以及鼓浪嶼人與音樂之間的情結(jié)。
在美國和老師、同學聊天時,黃茜卡會很自然地聊到鼓浪嶼;參加音樂節(jié)、音樂賽事,每個人打招呼第一句都問“來自哪里”,“每次回答‘鼓浪嶼’,總能讓我滔滔不絕。”黃茜卡會介紹鼓浪嶼是很漂亮的小島,被稱為鋼琴之島,正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每當別人盛贊她的演奏很棒,風格優(yōu)美、音色純凈,黃茜卡就告訴對方,鼓浪嶼的小孩從小聽著海浪聲長大,鼓浪嶼鳥語花香,環(huán)境影響琴童的成長,讓演奏出來的音色純凈美好。
“出國這么久,但鼓浪嶼給我的影響沒有削減。我所有的親戚、朋友、老師都是鼓浪嶼人,他們一路上對我的鼓勵支持很重要,我心中永遠都有鼓浪嶼。鼓浪嶼就是我的家,這最重要。”黃茜卡說,“鼓浪嶼是很純凈的小島嶼,有自己的魅力,也有神秘感。這份魅力沒辦法用語言形容,它很小,有點像一個小姑娘,帶著一點靦腆,很有氣質(zhì),需要人去愛護、發(fā)掘、發(fā)揚。鼓浪嶼需要愛它的人不斷發(fā)掘,身體力行地推廣。”
這也正是黃茜卡在美國做的事情之一,她要盡自己所能,把鼓浪嶼的音樂文化傳承下去,在國際的舞臺上分享出去。
憑實力獲財團資助無限期使用300萬元古董琴
黃茜卡出生于鼓浪嶼音樂世家,父親黃偉廉、母親蔡鷺菁都是市音樂學校的老師,外曾祖父蔡繼琨是臺灣交響樂團的創(chuàng)辦人和首任團長。黃茜卡4歲隨母親學習鋼琴,5歲隨父親學習小提琴。
蔡繼琨曾在鼓浪嶼生活過一段時間,細心聆聽過幼年的黃茜卡的琴聲。蔡繼琨曾獲中國音樂最高獎項“金鐘獎”的終身榮譽勛章,這枚勛章,外曾祖母劉秀灼后來傳贈給黃茜卡,她希望茜卡成長為像她外曾祖父一樣杰出的音樂家。如今,茜卡已經(jīng)憑借音樂實力,得到了認可。
黃茜卡一直使用的小提琴是一把1837年制作的古董小提琴“約瑟夫·羅卡”。它由美國南加州蒙代爾財團收藏,價值300萬元。財團將這把古董小提琴資助給茜卡使用。這些年隨著黃茜卡的成長,財團無限期地將琴留在了她的手中。
幾乎每年,黃茜卡都回鄉(xiāng)開音樂會。2014年第七屆鼓浪嶼鋼琴節(jié)的最后一場音樂會,黃茜卡與年輕的鼓浪嶼大提琴家卓賢,聯(lián)手臺灣鋼琴家謝承峰,獻上“浪漫與探戈”三重奏音樂會。
卓賢與黃茜卡是表兄妹,經(jīng)歷也相似,同樣是鼓浪嶼音樂世家出身,兒時都在市音樂學校求學,之后都到上海學習,繼而去美國、英國深造。卓賢作為表哥,比茜卡更早一步獲得博士學位,同樣在國際舞臺上頻頻亮相。他們的聯(lián)手演出展現(xiàn)了鼓浪嶼音樂新生代的實力。當晚,鼓浪嶼音樂廳座無虛席。音樂會的最后一曲特意加演了《鼓浪嶼之波》,這對從鼓浪嶼走上國際舞臺的表兄妹聯(lián)袂演奏此曲時,很多人百感交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