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人只用充氣式游泳圈就下海了,安全沒有保障。 劉東華 攝

■礁石區(qū)是白城最危險之地。 朱俊博 攝

臺海網7月30日訊 據廈門晚報報道 前天晚上,在廈金灣附近海域,剛發(fā)生了父子溺亡事故(詳見本報昨天報道)。但昨天,仍有不少市民帶著孩子到出事海域玩耍,即使是在漲潮時,孩子們也只是套著充氣式游泳圈。有家長得知溺亡事故后,大驚失色,趕緊帶著孩子離開。
記者 朱俊博
現(xiàn)場回訪
三泳圈有兩個套在大人身上
兩個孩子沒任何浮具就下水
昨天傍晚,在位于觀音山水上世界和廈金灣直升機場之間的事發(fā)海域,有十多個小朋友在戲水。此時正在漲潮,事發(fā)區(qū)域的海面寬,沙灘平整,潮水上漲速度快,小朋友在離沙灘10米左右的地方戲水,一個大浪打來,很容易就被撲倒,導致嗆水等危險情況。
一名30多歲的女子和她的父親騎著兩輛電動車來到現(xiàn)場,帶著三個不到10歲的孩子來戲水。女子的父親帶了三個充氣式救生圈下海,卻將其中兩個套在自己的胳膊上,只有最小的女孩套著泳圈,另外兩個稍大點的孩子沒有任何救生浮具,就在漲潮的海水中玩。
在沙灘上玩手機的女子說,她出門前,剛好在手機上看到父子溺亡的新聞,但她以為是發(fā)生在觀音山沙灘。得知孩子戲水的區(qū)域就是發(fā)生悲劇的地方,而且時間點是滿潮要退了,女子著急起來,趕緊招呼父親把三個孩子抱上岸,“回家回家,以后這里再也不來了”,她有點驚慌失措。
潛在危險
如果用充氣式游泳圈下海
刮到石頭破了安全沒保障
昨日下午,記者相繼走訪了白城、曾厝垵、椰風寨、“一國兩制”和觀音山等多處海域,在海邊戲水的絕大多數(shù)孩子都是借助充氣式救生圈,更有甚者沒有任何安全浮具就下水,只有零星幾個拿泡沫救生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