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拿到信用卡是下一步的關鍵。首先,夫妻二人持著龔某某的假身份證到通訊營業(yè)廳掛失了龔某某的手機卡,補辦出新的手機卡。
然后,章某使用該手機卡聯(lián)系銀行客服人員,把卡主信用卡的聯(lián)系地址、捆綁電話等都進行了變更。
最后,章某再打電話要求掛失補辦信用卡。當新信用卡辦理出來后,銀行通過短信通知到章某更改過的手機號碼上。
瘋狂:三個月內(nèi) 盜取57萬余元
一拿到信用卡,夫妻倆便進行非法套現(xiàn)。讓兩人“喜出望外”的是,卡主龔某某原本在這張信用卡上還有30萬元存款。他們將大部分存款與授信款一并套現(xiàn)出來,共計45萬元。
這筆巨款讓章某和吳某頓時嘗到了甜頭,利欲熏心的兩人,幻想著以同樣的手法繼續(xù)作案。他們發(fā)現(xiàn)一些高檔住宅區(qū)的信箱管理并不嚴格,稍微一撬就能打開信箱拿到業(yè)主的郵件,而不少銀行的信用卡都以郵寄的方式交付給卡主。
就這樣,兩人又輕而易舉地拿到了十幾家銀行寄給卡主的多張信用卡。他們故伎重施,上網(wǎng)購買卡主征信信息,辦理虛假身份證,到營業(yè)廳掛失手機號碼,到發(fā)卡銀行補辦信用卡。
從2014年4月到7月,章某、吳某共同以上述方式作案5起,套取他人信用卡內(nèi)金額共計人民幣57萬余元。
在詐騙過程中,章某負責購買征信信息、辦理假身份證、冒領信用卡并盜刷;而妻子吳某也充當了詐騙幫兇,她負責撥打客服電話,套取卡主人身份信息,還伙同丈夫一起辦理假身份證和刷卡消費。
唏噓:法律高材生 淪為詐騙犯
章某出生在浙江省寧波市一個小康之家,畢業(yè)于某名牌大學法律系,曾就職于浙江省一家知名的律師事務所,是一位年收入數(shù)十萬元的律師。吳某和丈夫畢業(yè)于同一所名牌大學,曾就職于寧波一家國企。
兩人大學畢業(yè)后不久就結了婚。婚后,章某很快就成了一位高收入的“金領”,豐厚的收入,為他們帶來了多套房產(chǎn)和高檔轎車。因為妻子孕后得了抑郁癥,章某便尋思帶她去澳門的賭場散散心。這一“散”,卻讓自己染上了賭癮。
輸光家產(chǎn)后,章某又利用自己的信用卡籌集賭資。他拿著自己名下的15張信用卡瘋狂套現(xiàn),一套竟套取了195萬多元。這些套現(xiàn)的錢,又全被他賭光了。
得知丈夫還不起套現(xiàn)的錢后,吳某決定和他一起跑路。前年4月,兩人來到廈門后,章某開始計劃利用假身份證冒領信用卡,然后盜刷套現(xiàn)。
章某向妻子提出自己的盜刷設想后,“因為愛情”,吳某立即同意配合。不過,最終她還是后悔了——在法庭上,她感慨地說:“如果我有錯,那就是我愛錯了人。”
近日,廈門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終審判決,認定章某夫妻二人犯信用卡詐騙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章某、吳某有期徒刑十三年、六年,并處相應罰金。
評論
防不勝防?還是漏洞太多?
最近正在上映的《驚天魔盜團2》,講述的也是關于高智商犯罪的故事。很多人看完,可能都會覺得意猶未盡,驚嘆于影片中那些角色的“絕活”。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可如果當影片中的“藝術”真的發(fā)生在你的現(xiàn)實生活中時,你是否又會感到一絲恐懼?只是因為車牌號被人看了一眼,卡里的錢就不聲不響地飛入了騙子的口袋里。這時,受害者的內(nèi)心戲,不單單是拍拍腦袋,大喊一聲“防不勝防啊”,更多的是出于對騙子的痛恨。
然而,痛恨之余,難道就沒別的了嗎?看完章某夫妻倆的“套路”,我們不妨來幫忙找找茬。
首先,車主的信息為何輕易地就能上網(wǎng)買到呢?真有“黑客”專門去盜取此類信息,還是有相關人員為了利益,惡意兜售的呢?
其次,憑借假身份證補辦手機卡,如果有實名認證的話,通訊公司是否很快就能辨認證件的真?zhèn)危烤退銢]有實名認證,又有沒有其他的途徑幫忙驗證呢?比如給掛失的號碼撥打一下電話咨詢下,或許機主接到電話,不是也能輕易地戳穿騙子的勾當?
最后,單單憑借一通電話,就能輕易地讓銀行客服變更卡主信息。或許銀行是出于方便客戶的考慮,可是在這個“一接到提錢的陌生號碼,就能意識到對方多半是騙子”的年代,銀行就不能為客戶多繃一根弦嗎?
在跟騙子斗爭的道路上,有關部門一直在加大力度進行整治。可是如果漏洞出在堡壘的內(nèi)部,又從何談起對騙子的防范呢?那就真的是“防不勝防”了——防住了騙子,卻沒防住“自己人”。(益航)



